賴清德為何是唯一民調逆勢上揚的總統?林濁水:戰略清晰是關鍵轉折點|賴清德執政一周年
烏克蘭教訓:「不統不獨之所在即災難之所在」成為台灣共識?
風向台灣
更新時間: 2025年5月20日 週二 下午11:42
前民進黨立委
林濁水昨日接受Yahoo TV《風向台灣》專訪中解析賴
賴清德執政一周年民調逆勢上揚現象,指出「賴17條」宣言標誌著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的關鍵轉折。他分析台灣社會「台灣意識上升、獨立支持者增加」趨勢,以及「維持現狀被視為危險」的心理變化,使賴清德的支持率遠超陳水扁、馬英九和
蔡英文同期表現。

前立法委員林濁水
唯一民調「逆勢上升」的總統
「這個跟陳水扁,跟馬英九,還有蔡英文都相反。」林濁水分析賴清德與前三任總統的顯著差異,「蔡英文他們第一任期的時候,一當選以後,這個就一路下降,那他賴清德反而一路上升。」

陳水扁就職周年滿意度民調:滿意的39%,不滿意的43%(TVBS民調2001年5月)

馬英九就職周年滿意度民調:滿意的41%,不滿意的40%(TVBS民調2009年5月)

蔡英文就職周年滿意度民調:滿意的28%,不滿意的56%(TVBS民調2017年5月)

賴清德就職周年滿意度民調:滿意的45.7%,不滿意的37.7%(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2025年5月)
賴清德執政滿一周年的滿意度達45%,與陳水扁(39%)、馬英九(41%)和蔡英文(28%)同期相比,表現出色。更重要的是,林濁水指出,賴清德的支持度「維持了這個好幾個月持續上升」,打破了總統當選後民調必然下滑的慣性。
「賴17條」成為轉折點
林濁水指出賴清德「賴17條」是關鍵轉折點。「在17條宣佈以後呢,那個戰略清晰,維護台灣主權的路線就很明朗。」林濁水表示,賴清德「逐漸走出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的時候,他的支援度是上升的。」
林濁水分析,這種路線轉變與蔡英文任內的變化類似,但方向更為明確。「蔡總統是2019才變成辣台妹嘛」,林濁水回顧,蔡英文在2019年展現「辣台妹」形象後,支持度回升並贏得2020年大選,但之後「又特別繼續強調維持現狀是他的主要目標」,導致2022年地方選舉失利。
台灣意識與統獨態度轉變
林濁水認為,賴清德民調上升的深層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對統獨問題態度的轉變。「關鍵就是那個台灣意識的上升,獨立支持者上升,維持現狀的下降。」他進一步解釋,雖然目前「以目前維持現狀是最多人的選擇」,但在未來展望上,「如果問的是未來的可能性的話,維持現狀就大幅減少。」
林濁水分析,民眾對維持現狀信心下降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就是認為現狀是不可能維持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維持現狀的地方都是悲慘的地方」。他以烏克蘭為例,直言「不統不獨之所在,就是災難之所在」,並表示「這種處在不統不獨的狀況是一個危險的,這個大家都知道。」
「統獨是台灣主要矛盾」
林濁水認為,台灣與其他民主國家不同,「統獨是台灣的政治的主要矛盾,這是世界各國所沒有的。」他強調,「你國家領導人就要領導大家去面對這個問題。」
他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為例:「當澤倫斯基在戰爭前,他的態度並不明晰的時候,他的支持度超低,戰爭爆發,他展現了維護主權的決心之後,支持度就突然飛升。」
林濁水總結,總統面對主權問題的立場直接影響民意走向:「如果台灣的總統以獨立作為一個追求的目標,以獨立為自己的立場的話,那麼維持現狀的人就會減少...那麼獨立的人就會上升,那這種情形就有利於獨派的總統。」
民主與主權平衡
雖然民調上升,林濁水仍指出賴清德政府面臨的重大挑戰。「賴總統靠著這個主權立場,而獲得這個社會支持,沒有辦法在因為憲政立場獲得支持,而這個支持度更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林濁水認為,真正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必須同時在民主憲政與主權立場兩方面都有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