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5-20 14:14
匯豐:亞洲經濟可超越喧囂;台灣表現相對優
2025-05-20 14:07:51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匯豐銀行(HSBC)今(20)日舉行亞洲經濟展望說明會並指出,貿易不確定性升至數十年以來的新高,下半年全球經濟將會放緩,並預期美元疲弱的狀況不會改變,且在未來兩年內,美元都可能持續走弱。亞洲經濟方面,通膨降溫和寬鬆政策應能為亞洲的龐大內需提供支撐,幫助亞洲經濟體以慣常的姿態安然渡過蛇年的挑戰,讓亞洲經濟超越喧囂。同時,匯豐也看好台灣將繼續以人工智慧(AI)熱潮的東風,使經濟表現將優於亞洲其他經濟體,在蛇年下半年,台灣整體經濟成長仍將保持強勁,並預期關稅談判的最終結果會落在台灣可控、可承受的範圍。
匯豐集團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暨亞太地區研究聯席主管范力民(附圖;Frederic Neumann, Chief Asia Economist and Co- Head of Global Research Asia, HSBC)指出,從全球經濟來看,貿易不確定性升至數十年以來的新高;全球失衡是貿易緊張的核心。美國預算赤字惡化、政府債務水平急劇上升,加上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上升,導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指數上升。
其中,關稅是首要議題,並正在以從未見過的速度和型態推動。世界貿易體系正在重新配置,美國正在尋求建立永久性的貿易壁壘。儘管貿易談判結果仍懸而未決,但近期宣布的美英貿易協定、美中關稅下調,對其他各地的政策制定者來說,會是一個積極信號。
亞洲經濟方面,范力民表示,亞洲地區的出口量持續創下新紀錄,但全球貿易和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已達前所未有的水平,這對於近幾十年經濟成功主要建立在出口基礎上的亞洲經濟體來說,造成了巨大的挑戰;不過,通膨降溫和寬鬆政策應能為亞洲地區的龐大內需提供支撐,幫助亞洲經濟體以慣常的姿態安然渡過蛇年的挑戰。
他進一步說明,關稅缺乏明確性必然會影響跨境投資,至少在短期內對亞洲供應鏈係負面影響,這可能會間接拖累亞洲經濟成長,特別是在外國直接投資流入佔經濟整體比重很大的東南亞地區。從亞洲的角度來看,報復性關稅不僅帶來風險,也帶來機會。
范力民並表示,亞洲其他經濟體也需要作出改變;當美中在貿易議題上產生摩擦,其他中小型經濟體從出口受益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如今的世界動盪得多,各亞洲經濟體需要有內在的力量來支撐。從印度到紐西蘭、韓國到斯里蘭卡,都需要加快改革步伐,以培養新的經濟成長動力並重建市場信心。
他並指出,亞洲還需要釋放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的重要經濟成長引擎:當地的消費者。尤其是在中國,這將需要調整經濟基本模式,這不僅是為了在蛇年提供韌性,也是為了促進整體經濟走上可持續的成長道路。
然而,范力民強調,這並不意味著亞洲要完全放棄全球市場:反之,要與那些仍願意合作的夥伴進行更深入的接觸,同時也要利用自身尚未實現的巨大潛力。在蛇年下半場,亞洲令人稱羨的韌性將再次得到展示,即使所伴隨的調整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
針對台灣,范力民則表示,台灣經濟表現料優於亞洲其他經濟體;台灣將繼續以人工智慧熱潮的東風,使經濟表現將優於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在蛇年下半年台灣整體經濟成長仍會保持強勁。這是由於台灣高科技產品在AI領域的結構性需求方面,表現強勁,輔以高階運算動能有助於加強出口和相關資本支出。具體而言,在人工智慧相關及IC、電子產品驅動下,台灣的出口將持續加速。
他進一步指出,傳統電子零件可能受惠於持續的內需動能,加上近期台灣製造業PMI回升,以及下游消費電子產品顯示需求正在逐步復甦,這反映了台灣電子行業的積極前景。
另外,近期台灣的私人消費已被證明更具有彈性。與亞洲其他經濟體不同的是,這與通膨下降關係不大,而是與薪資成長回升關係較大,這反映了台灣先進技術(尤其是AI相關硬體)的資本支出和出口繁榮。因此,台灣實際工資成長已加速至多年來的最高水平,為消費提供了持續的支撐。預計台灣私人消費也將與其經濟的長期趨勢保持一致步伐。台灣健康的勞動市場狀況,加上工資較具彈性的成長跡象,顯示出家庭的實際消費能力一直在逐步提高。消費者情緒也保持健康下,家庭支出計畫迄今一直高於長期平均水準。
在外部需求方面,匯豐指出,全球經濟體對台灣科技產品的需求將來得更加穩健,這些發展也可能促使台灣資本支出的復甦能持續更長時間。不過,另一方面,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進一步加劇,仍將是需要關注的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