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00:20

分析師指出,美中貿易會談結果令人驚訝,但短期內仍有可能看到美國再度調升對中國的關稅,因美中貿易失衡問題尚未解決。(路透資料照)
吳孟峰/核稿編輯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美中在瑞士日內瓦歷經2日協商後達成共識,同意自5月14日起各自調降115%關稅,為期90天,期間將繼續針對經貿關係對話。分析師指出,會談結果令人驚訝,但短期內仍有可能看到美國再度調升對中國的關稅,因美中貿易失衡問題尚未解決,艱難的談判過程還在後頭。
根據美中發布的聲明,美國將把對中國多數進口商品的關稅從145%調降至30%(包括保留與芬太尼相關的20%關稅);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則由125%調降至10%。
在美中同意互降關稅後,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透透露,中國已同意取消對美國進口的非關稅壁壘,包括取消那些使外國在中投資複雜化的大量法規、出口限制和所有權規則,儘管川普過去曾誇大貿易談判的進展。
針對記者提問,若90天期限到期後,美中仍未達成協議而陷入僵局,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是否會再回到145%,川普回應說,不會回到這個水準,但會再「大幅增加」,卻也強調雙方最終將達成協議。
但荷蘭國際集團(ING)高級經濟學家費希納(Inga Fechner)表示,美中互降關稅的消息將被視為中國的勝利,這增加了休戰可能破裂的風險,「我甚至不認為這90天的關稅暫停期能夠維持下去」。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表示,取消4月2日以來加徵的關稅相對容易,但這並未解決美中貿易失衡的根本問題,川普上任時矢言要消除不公平貿易,對美國造成的不公,這就表示美中貿易談判才正要開始,真正艱難的戰役還在後頭。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總裁柯特勒(Wendy Cutler)表示,3個月對於處理美中之間仍懸而未決的棘手貿易問題實在太短,包括中國的產能過剩、對本國企業的國度補貼、以及透過第三地轉運出口至美國等,類似談判通常需要超過1年。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國際經濟專家華特斯(Riley Walters)則說,美中互降關稅的長期影響仍不明朗,短期內仍有可能看到美國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儘管目前看到關稅降低,市場反應正面,未來關稅走向仍有許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