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王CTWANT |李蕙璇
2025年5月10日 週六 上午6:00

富邦人壽在2023年2月重推分紅保單迄今,已達22張保險商品。(圖/富壽提供)
<周刊王CTWANT> 儘管美國關稅大戰及新台幣強升,打亂股市及金融市場,但壽險業照樣賣出百億神單,富邦人壽分紅保單首年度保費在今年四月,已在新契約保費收入逾50%,驚豔業界。
CTWANT記者調查,富邦人壽兩年前開賣分紅保單後,分食英商保誠人壽原獨佔的市場,法國巴黎人壽、安達人壽、凱基人壽、台灣人壽、台新人壽陸續跟進,市售商品近五十張,背後與壽險業力拼2025年底順利完成接軌會計新制有關。
凱基人壽(原中國人壽)早在2003年就推出第一張分紅保單,隔年保誠人壽跟進,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後,業者紛紛停售或不再推出,僅剩保誠人壽仍深耕分紅保單市場。
富壽資深副總經理黃國祥告訴CTWANT記者,當時由於分紅保單有較大比例投資於股票,因此股票市場出現震盪時,許多保險公司原承諾保戶的分紅金額減少而引發後續爭議,壽險公司遂陸續退出市場,且轉變為以利變型及投資型保單為主力商品。
直到2023年2月,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考量「未來在計算ICS比較有利,希望把投資型保單轉到分紅保單」二大主因,拍板敲定睽違13年重推新分紅商品,並且全力進軍,迄今目前銷售中的分紅保單共22張商品,其中保障型(資產傳承型)以及儲蓄型(退休金流型)分紅商品,涵蓋台幣及美元,繳費年期則包括短、中、長多種年期,協助客戶達到資產累積、財富傳承,或退休金流規劃等不同目標。
尤其富邦人壽內部設定目標分紅保單一年新契約保費收入百億元,去年遂已達標,而單是今年度1月至4月分紅保單累積首年度保費已超過新契約保費收入50%以上,且將持續穩定成長,已成功打造分紅保單成為民眾新一代的國民保單。

早在2003年最早推出分紅保單的凱基人壽,在2025年4月也重返該商品市場。(圖/凱基人壽提供)
為何全力搶進分紅保單市場?富邦人壽副總黃國祥解釋,由於因應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 17,壽險公司需積極進行商品轉型、拉高分期繳占比,因此主推資產傳承高保障型的分期繳商品,並逐步拉長商品繳費年期,以穩定未來的現金流;再者,分紅保單因為分紅非保證,在負債部位風險反而較小,整體對資本要求不會更高,商品設計上強調降低保證成分、輕資本類型商品。
富邦人壽在分紅保單的新開局,驚豔業界,加上分紅保單逐步取代投資型商品佔率,因分紅商品CSM(契約服務邊際,壽險公司衡量長期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高於投資型商品,有利於因應保險負債會計IFRS 17實施的接軌,因而引來法國巴黎人壽、安達人壽、凱基人壽、台灣人壽、台新人壽等同業跟進。
凱基人壽今年3月27日回歸分紅市場,首波推出二張分紅保單,包括短年期2年、3年的新台幣「愛分享終身保險」還本型保單,與六年期的「大紅大吉美元終身壽險」保障型分紅保單,首先也是提供銀行通路銷售,各銀行陸續提案商審及準備上架作業中。
緊接著台灣人壽在4月18日與5月1日,分別推出6年期繳型的「美紅旺美元分紅終身壽險」及2年期的新台幣分紅保單「吉享紅分紅終身還本保險」。
黃國祥分析,業者力推分紅保單,除了讓獲利來源更加多元,有利增加CSM,有助國際會計制度的接軌,更重要的是,現今保險市場有別於過去,市場資金需求持續提升,除現有利變型商品及投資型商品外,分紅保單還可滿足不同風險屬性的客戶需求。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