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5-02 07:40

輝達罕見遭分析師降評 黃仁勳在點名華為:在我們後面且距離非常接近

陳逸平
2025年5月2日 週五 上午7:35

AI榮景疑慮浮現,地緣政治升溫,黃仁勳在華府警告美中競爭激烈,華為實力不可輕忽。(照片來源/白宮X)。

美國人工智慧(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近期罕見遭到一名分析師降評為「賣出」,成為近兩年來首度被貼上賣出標籤的分析意見,顯示投資市場對AI成長趨勢出現分歧看法。與此同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則在華府密集發聲,呼籲美國政府重新審視AI技術的出口限制,以維持企業在全球競爭力,並罕見正面評價中國與華為的AI實力,強調「中國並沒有落後」。

AI支出將降溫?輝達遭分析師罕見降評
分析機構Seaport Research分析師高柏格(Jay Goldberg)近日發布報告,將輝達評等下修為「賣出」,目標價僅100美元,較市場平均預期大幅偏低。他指出,部署輝達最新硬體系統的複雜性高於傳統資料中心,加上供應鏈面臨散熱、配置與協作等挑戰,未來數年AI支出可能放緩。
高柏格警告:「我們的研究顯示,AI支出的成長榮景恐在2026年放緩,雖然AI並非泡沫,但真實效益可能需要多年才會顯現。」他並認為,AI浪潮雖未消退,但輝達的估值已充分反映市場預期,潛在上漲空間有限。

此外,高柏格還指出,輝達的主要客戶正在嘗試自行設計晶片,代表其市占率未來恐面臨壓力。他並將英特爾(Intel)也評為「賣出」,批評該公司在AI領域缺乏策略,市占被AMD與輝達雙重蠶食。
高柏格的看法明顯與市場共識背道而馳。根據FactSet與彭博資訊的數據,目前約88%的分析師給予輝達「買進」評級,其餘多數為「持有」,僅Seaport一家給出「賣出」評價。市場整體對輝達股價的平均目標為161.59美元。

黃仁勳:美國政策需與時俱進,AI出口不該設限
面對來自市場的壓力與美中地緣政治升溫,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同日於華府出席「山與谷論壇」(Hill & Valley Forum)時呼籲美國政府,應重新評估AI技術的出口限制。
「美國必須加速推動AI技術的全球擴散,政策與激勵措施應該成為促成者,而非障礙。」黃仁勳接受彭博採訪時直言。他呼籲川普政府修改前朝拜登時期制定的《人工智慧擴散框架》,指出「世界自那時以來已經發生根本變化」。

根據該框架,美國政府將AI技術出口劃分為三個等級,要求自今年5月15日起企業必須遵守相關限制。輝達表示,受此規範影響,最先進的AI晶片產品無法出口至中國,已造成約55億美元的預期損失。

川普政府已表示有意修改現行政策,傳出將廢除分級制度,改採政府間核准協議,讓晶片出口能更具彈性。

點名華為,黃仁勳:中國並非落後者
在與媒體互動時,黃仁勳針對《華爾街日報》報導「華為正測試替代輝達AI晶片」的消息也做出回應。他表示,華為是「全球最難對付的科技公司之一」,在運算、網路與軟體領域均具備強大實力,是推動AI技術的重要基礎。

「中國並不落後。他們就在我們後面,非常非常接近。」黃仁勳坦言,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期競賽,美國不能掉以輕心。他也指出,「全球一半的研究人員來自中國,這是我們長期必須面對的挑戰。」

關稅與製造,黃仁勳籲打造本土產能
在談及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與本土製造計畫時,黃仁勳支持提升美國生產能量的方向,表示「政策應支持與加速本土製造」,並強調「只要有意志與資源,美國可以實現」。

輝達目前仍仰賴台積電進行晶片代工,但也已展開在美擴大生產的行動。該公司預計與鴻海合作,在德州休士頓附近設廠,組裝AI伺服器,符合川普政府推動在地製造的政策目標。

川普也在白宮活動中提到輝達將於美國投入達5000億美元AI基礎建設,並強調未來的能源政策應以發展與產業導向為主。

輝達身為AI革命的旗艦企業,儘管仍獲得大多數分析師看好,但從市場少數逆風聲音到執行長黃仁勳對政策方向的憂慮,都顯示未來道路不全然順遂。
AI支出的增長是否如預期延續、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是否干擾供應鏈、華為等對手是否加快趕上,都是輝達與整個產業所面對的現實挑戰。隨著川普政府重塑出口規則與稅收政策,美國AI產業的未來,將取決於政策與市場的協同應對。
(原始連結)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