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25-04-29 11:30

【吳奕軍專欄】儘管美債近期震盪,美債ETF仍是退休理財的定海神針

吳奕軍(鉅石智庫創辦人,著有《破局:中共赤化與國際覺醒》)

2025年4月29日 週二 上午11:11
近來有不少唱衰美國國債的傳言,幾乎到了「疑美論」的程度,例如美國政府6月將面臨6.5兆美元公債到期,若無法償付或找到新買家恐怕違約云云,聽來驚悚,但實際上不可能發生。
美國政府早就經歷過多次債務上限危機,總能透過調高上限、財政操作等許多方式順利過關,更別提全球金融體系對美國國債的依賴程度極深,這種「無可取代」的地位,不是短期風聲就能動搖的。
還有另一個被誤導的焦點:日本和中國減持美債,讓市場壓力爆表。別擔心,現實沒那麼誇張。截至2024年底,日中兩國合計持有美債占總額不過5%。而整體外國持有美債比例約23%,美國本土投資人、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握有77%的美債。說白了,美國債市的真正大戶正是美國人,而不是外國人。

穩健底氣來自政府信用與市場需求
對退休族來說,美債ETF依然是退休理財組合中不可或缺的基石。為什麼?關鍵在於兩個字:穩健。
首先,美債的波動性極低(風險等級RR2),相較於股票型ETF、高股息ETF(RR4至RR5),差距甚大。持有美債ETF,就像在資產堡壘外圍築起護城河,守護退休金大本營,當股市上沖下洗之際,退休族不必像炒短線一樣心驚膽跳。
其次,美國政府發行的公債,有美國信用撐腰,是全球普遍認定最安全的資產之一。當股災來臨,股票崩跌,美債價格往往逆勢上漲。而且,美債ETF定期發放債息,提供規律的現金流,讓退休族如同定期領退休金,日子過得更安心。

當然天下沒有百分之百無風險的資產,美債ETF也有兩個要注意的地方。

其一,利率風險:市場利率一上升,尤其是長天期美債ETF,淨值就會明顯下跌;其二,匯率風險:如果買美元計價的美債ETF,若台幣升值,換回來的台幣就縮水,影響實際報酬。尤其長期持有者,更要注意避免匯率過度波動之焦慮。

此外,部分人士常把「美債」(美國公債)和「美國公司債」混為一談,這是大錯特錯。兩者不只性質不同,公司債違約風險亦大於美債,尤其是債息較高、信評較低的非投等債。退休族追求的應是「領得到」而非「賺很多」,建議可別為了多一點債息冒風險。

股就是股、債就是債
市場動盪時期,最重要的是:分散配置、長期持有、穩住心態。不要孤注一擲單押一檔美債ETF,可以搭配短天期(例如1至3年)、中天期(例如7至10年)以及長天期(20年及以上),能降低單一利率變動的影響,穩定整體淨值。
針對長天期債券ETF,仍宜長期投資,偏重配息而非價差,以免自亂陣腳。在美國聯準會降息循環尚未結束,殖利率仍處相對高檔時,持有債券ETF可鎖定較高債息布局,待利率回落則可兼顧高配息與資本利得。

美債ETF重點是債息收入,而不是短期價格波動,別因市場一陣風吹草動就急著賣出,這可能只是短期折價,賣了反而虧大。此外,別輕易使用槓桿、融資、期貨這類加速槓桿的工具。注意退休理財重點是「穩穩領,慢慢賺」,拿美債ETF來追漲殺跌,當成短線逐利工具,是違背其基本原則。

為了高報酬而忽略風險管理的重要,是退休族投資大忌。了解自己,更能知道該不該投資美債ETF。想要擁有規律現金流的退休族、風險承受度中低、追求穩健增值者,以及擁有長期閒置資金,不必費心經常動用的人士,適合長期持有美債ETF。而如果是喜歡短期進出的「快感」,想衝高報酬、資金流動需求高、無法忍受帳面淨值浮虧者,就不適合投資。

投資美債ETF重在規劃與紀律,而非倚靠預測市場高低。投資之前,問問自己——我要的是什麼?是穩定領息還是短期價差?

若目標是穩定領取退休金,建議將美債ETF視為定期且長期的資產配置核心之一,不必因短期市場風聲鶴唳而患得患失。總之,未來市場上肯定還有更多唱衰美債的雜音,有些甚至有「認知戰」的性質,用心的人聽得懂什麼是雜音,什麼是正確訊號。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而非財務建議。投資人應依個人需求評估風險,詳閱相關公開說明書,並自負盈虧。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