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son1980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0-28 04:38

Fed將發動新一波量化寬鬆 回購規模內部仍角力不斷

聯準會 (Fed) 在下周的例行會議中,預料將發動新一波量化寬鬆政策,不過其內部對於購回資產的規模該多大仍處於角力狀態。
《金融時報》報導,市場預測,聯準會將宣布購回 5000 億美元的資產,為期 6 個月。這與聯準會考量的規模相符,官員也未出面駁斥數據。
紐約聯儲行長 William Dudley 在近來的演說中表示,5000 億美元的購回規模能夠提供經濟刺激效果,且將聯邦基金利率壓低 0.5 至 0.75 個百分點
聯準會移動利率的基金利率的動作通常較小,不過它可能希望新一波的量化寬鬆規模較大,因此 5000 億美元看來相當合理。
而有鑒於聯準會每月需買入 300 億美元的國庫券,以重新投入貸款相關債券,因此若量化寬鬆規模是 5000 億美元,至少為期 6 個月看來也是必須。
最大的問題是,在第一波的量化寬鬆後,接下來的動作將怎麼開展,才是聯準會內部的爭論重點。而 11 月初宣布的回購規模,是否該成為日後動作的風向球?
聯邦開放市場委員會 (FOMC) 可能會用「已準備好在需要時另做調節」的措詞,若情況改善如此聲明便能派上用場。委員會的意見天秤可能傾向於此,但是反對派的意見則比平常更為激烈。
一個更深入的問題是,聯準會希望用新一波的量化寬鬆達成什麼?而到最後,購回資產的規模該有多大?
FOMC 將無法在下周三以四段聲明解釋上述疑問。較有可能的是,委員會將給一段模糊的會後演說,並表示它們的想法列於會議紀錄中。
聯準會官員最不願看到的,便是市場運用「泰勒法則」預期量化寬鬆的規模。就算是較鴿派的官員,也對量化寬鬆的成本及風險感到憂慮,從賣出購入資產的困難、攪亂國庫券市場、影響財政的政治風險,都是擔心的問題。他們也擔憂,量化寬鬆的規模越大,成效便會降低,成本亦將提高。
聯準會官員也警告,將聯準會的通膨目標與量化寬鬆的規模做連結,其實過度僵化。雖然聯準會希望通膨率回到 2%,但這並不代表聯準會隨後將提振量化寬鬆的規模,只要其通膨預測仍低於目標就行。
對某些 FOMC 委員會成員而言,量化寬鬆最重要的就是方向。他們希望失業率及通膨的走向趨近其中期目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避免通膨率再降、防止失業率保持於高點。
若聯準會作為趨向上述觀點,且有明顯的趨勢指向在第一波量化寬鬆後通膨率上揚,則另一波量化寬鬆就不大可行,因為這可能會讓樂觀的市場失望,擔憂著最終量化寬鬆的規模-雖然這煩惱還有好幾個月才要面對。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