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05:56
首次上稿 00:06
更新時間 05:56

美中關稅戰尚未出現緩和跡象。(法新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彭博》24日發布評論文章稱,川普關稅政策不會讓盟友聯手抗中,白宮最好將焦點縮小到美國及其合作夥伴共同關心的領域,特別是美國盟友對北京違反WTO的承諾很不滿,美國可以嘗試恢復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TPP)背後的邏輯,向遵守高標準的國家擴大市場准入,迫使中國要嘛改革,要嘛全輸。
文章指出,美國財政部長斯貝森特(Scott Bessent)認為,美國將設法與盟國達成協議,然後共同迫使中國讓步。他說對一件事:沒有盟友,美國就無法解決中國的重商主義問題,但關稅勒索並非拉攏盟友的方式。
儘管各國積極應付對等關稅(目前暫停至7月),並不意味各國即將加入美國希望孤立中國的行動。對許多小國來說,中國是它們最大的貿易夥伴,小國無法承受疏遠中國的後果。
至於歐盟和其他較大的經濟體並不願意破壞貿易秩序,最重要的是,沒有人能夠確信華盛頓的政策不會再次隨心所欲改變。
文章認為,美國盟友保持沉默最大的原因,或許是白宮提出大量相互衝突的關稅目標,其中包括:打擊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將製造業轉移回美國國內、消除雙邊貿易逆差、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增加收入。
文章建議,美國政府最好將焦點縮小到美國及其合作夥伴真正共同關心的領域,其中最重要的是對中國關鍵商品的依賴,包括前驅藥物及稀土等。自從新冠疫情擾亂供應鏈以來,各國都意識到自己的脆弱性,卻未能迅速開發出替代方案。美國應該加快這些努力,建立利用盟友各自優勢的自由世界供應鏈,而不是堅持將所有生產轉移到國內。任何鼓勵轉型的關稅都應僅限於明顯影響國家安全的產業,而不是從汽車到網球鞋的所有產業。
其實,美國的合作夥伴也對中國違反WTO的承諾感到沮喪,如果美國政府能夠利用現有的、符合WTO的工具(例如反傾銷措施)來打擊中國補貼出口產品,將獲得更多的支持。協調一致的行動更有可能促使中國做出合理的妥協,包括自願出口配額。
更好的辦法是,美國可以恢復最初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背後的邏輯,向致力於遵守高標準的國家擴大市場准入,迫使中國要嘛改革,要嘛全輸。
最後,白宮官員須謹記,抨擊中國和恐嚇盟友不會奇蹟般地讓工廠在美國各地湧現。除了制訂更冷靜、更可預測的政策外,製造商還需要看到持續致力於增強美國競爭力:投資教育和研究、向高技能移民開放、減少繁文縟節以及真正努力解決國家嚴峻的財政狀況。
同時,中國應該對美國採取的任何緩和局勢的舉措作出回應,否則傾向使用關稅以外武器的聲音就會越強,包括投資禁令、出口管制、簽證限制、對中國持有的美國證券徵稅。
文章總結,目前一切都很難解開,誤判恐引發危險,例如,中國突然採取行動對台灣施壓或美國扼殺關鍵技術出口,這可能被解讀為衝突的前兆。因此,美國在拉攏盟友的同時,也需要與主要競爭對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