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22 23:00
《DJ在線》東南亞4國太陽能終判 台廠:轉單/威脅兼具
2025-04-22 13:29:57 記者 萬惠雯 報導
美國商務部針對東南亞四國進口太陽能產品所祭出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稅終判出爐,柬埔寨、越南、泰國及馬來西亞分別被課以高關稅,稅率最高達3521%,引發供應鏈劇烈反應。台灣太陽能業者認為,此舉形同重擊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的「洗產地」模式,轉單機會會有,但也須防範非美市場淪為中資產品倒貨區。
茂迪(6244)總經理葉正賢直言,此次川普式「對等關稅」搭配美方終判高額稅率,將使所有中國在海外的太陽能投資幾乎化為泡影,不論是設廠於東南亞還是美國本土,許多產線與庫存恐將迅速失去競爭力。他預期,短期這些庫存將流向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非美市場,「但終究難逃關廠命運,這對台廠來說中長期是利多」。
不過葉正賢也警示,過去台灣系統商使用進口模組比例不低,這些產品未來在售後保固、維修、維運等服務上將面臨嚴重挑戰,恐成為另一波能源安全風險。他呼籲,台灣應同步思考本地化供應鏈與長期維運的政策支持。
元晶(6443)也認為,這波終判結果幾乎等同於宣告東南亞四國「完全沒有機會」,後續美國進口模組清庫存完畢後,將為台廠帶來更多參與機會。公司透露,近期來自美國的電池詢問度明顯增加,對機會保持審慎樂觀。
不過元晶也觀察到,部分中資已轉往印尼、寮國等未被制裁國家設廠,當地製造成本仍具吸引力,可能接替東南亞四國成為新一輪的生產基地。
不過業者也提醒,自從東南亞可能會被課高額關稅的風聲傳出後,其實美國系統廠已進口了不少的東南亞過來的模組,所以目前美國的庫存不低,也需要一段時間消化,未來台廠一方面會有美國市場機會,但也要嚴防台灣本身成為被陸資廠倒貨的目標。
(圖片來源: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