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22 06:33

華爾街日報:美中正走向「超越貿易範疇」冷戰

2025/04/21 16:06  
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和習近平目前都在積極建立自己的聯盟。(法新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向全球貿易夥伴採取「對等關稅」措施,被認為用意是施壓盟友共同對付中國。《華爾街日報》20日分析,隨著兩國經濟關係脫軌,美中正走向一場可能超越貿易範疇的冷戰,雙方都試圖組成自己的聯盟,從而加深衝突,甚至引發軍事緊張。
分析指出,幾十年來,無論北京和華府的關係如何起伏,貿易和投資都是維繫兩國關係的黏合劑。在川普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雙方都不願意讓彼此之間的深厚糾葛陷入徹底的混亂。兩國之間的第一次貿易戰持續2年多,期間談判頻繁,並且都擔心局勢升級。
然而,兩國這次在不到3個月內實際上已對彼此實施貿易禁運,並將經濟戰推向新的高度。這關係到全球的整體安全及未來多年的經濟穩定。
前美國國務院主管中國與台灣事務的亞太副助卿華自強(Rick Waters)表示,「美中正處於經濟脫鉤狀態,似乎沒有任何護欄可以阻止貿易緊張局勢升級蔓延至其他地區,愈來愈難證明我們並未陷入新冷戰」。
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這是他及核心圈自川普第一任期以來一直在準備的「全面動員」時刻。在川普近期大規模加徵關稅引發市場震撼後,北京方面現已全面展開報復,矢言「奉陪到底」,且手段不僅限於報復性關稅、針對美國企業的黑名單及限制其關鍵礦產出口等經濟武器。
為中國官員提供諮詢的人士透露,北京方面最近稱已受夠針鋒相對的關稅回應措施,這顯示它可能正轉向其他非經濟手段。
知情人士聲稱,北京的選項之一是,利用多年來入侵美國港口、水務公司、機場和其他目標的電腦網路所蒐集的數據、通話記錄和其他資訊。
《華爾街日報》本月稍早報導指出,去年12月,中國官員在日內瓦與即將離任的拜登政府舉行秘密會議時,將一系列針對美國基礎設施的網路攻擊與華府對台灣的支持聯繫起來。
在川普政府對保衛印太地區安全的承諾似乎受到質疑之際,北京還可能擴大對該地區美國夥伴的戰略脅迫。
早在最新一輪報復性關稅上演前,美國政界和軍方內部就已開始示警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如今這種警覺性進一步加劇。 在本月10日的參議院聽證會上,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呼籲關切中國在台灣附近增加的軍事活動,稱這威脅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
美中雖都有意對話,但北京堅持循正式的外交管道,但華府只願意與習近平最親近的官員接觸,尤其是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蔡奇是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掌管國家網路安全大權,正是華府關切的核心問題。
知情人士稱,為了尋找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習近平領導層政治成本的方法,北京的政策顧問正考慮包括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在內的人選,出任習近平與川普對話的中間人,但相關討論尚無足夠進展,因為雙方似乎都不急於談判。
隨著溝通僵局持續,雙方都在尋求招募盟友。川普政府目前正與數國達成貿易協議,合作孤立中國。習近平及其幕僚近日也紛紛出手,試圖將貿易夥伴從美國身邊拉走。然而,對雙方來說,建立聯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儘管北京的製造業過度發展已引起許多國家不滿,但其中一些國家,尤其是將中國視為最大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之一的亞洲國家,都發現完全轉向美國非常困難。
習近平最近的東南亞之行凸顯該地區正逐漸成為北京和華府爭鬥的關鍵戰場。除了東南亞外,習近平另一個魅力攻勢的焦點則是歐洲,因為川普對烏俄戰爭的處理方式,令 歐洲感到震驚。
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孫韻(Yun Sun)表示,如果經濟戰持續升級,雙方可能會擴大各自的手段來互相反擊,「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史上最大的貿易戰,且擴大到其他領域的風險相當高」。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