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21 23:36

關稅或令巴西黃豆受益 4月黃豆出口量預期增長

2025-04-21 11:04:11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巴西國家穀物出口商協會(ANEC)最新報告表示,2025年4月巴西黃豆出口將達到1,447萬噸,較一週前預測的1,325萬噸增加122萬噸,增幅為9.2%。若該預測成真,將比去年4月預測的1,345萬噸增加102萬噸,增幅為7.6%。巴西貿易部數據則顯示去年4月黃豆出口量為1,470萬噸。
根據ANEC資料,巴西4月的黃豆出口範圍在1,390萬噸至1,504萬噸之間,平均為1,447萬噸。巴西3月的黃豆出口總量為1,610萬噸,較去年3月的1,355萬噸有所增加。截至今年前四個月,巴西黃豆出口總量達到4,100萬噸,接近2024年全年9,730萬噸出口量的一半。
ANEC表示,巴西2025年第一季共出口黃豆2,69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40萬噸,增幅為5.5%。報告指出,巴西第一季黃豆出口創下歷史新高,中國的佔比也由去年同期的73%上升至77%。巴西貿易部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的黃豆出口量為2,218萬噸。
農業網站《The Gazette》報導,「關稅」或許是川普最喜歡的詞——但對黃豆農民來說,它意味著麻煩。川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可能會讓美國黃豆農民陷入孤立困境,而巴西則從中受益。儘管川普總統提高關稅,以及其他國家做出的報復性關稅反應,可能會導致美國農產品出口減少,川普仍堅稱美國農民可以透過在國內市場販售更多產品來彌補損失。
報告指出,這個願景正與現實發生衝突,因為對黃豆來說,沒有任何國內市場能取代中國的地位,而黃豆是美國第二大作物。根據對美國農業部數據的分析,美國在2024年出口了超過40%的黃豆產量。這些出口中,超過五分之二流向中國。其他國家差距甚遠:墨西哥僅佔11%,歐盟為9%。
中國佔了全球黃豆貿易量的60%,隨著中產階級成長與飲食轉向更多肉類與乳製品,中國成為美國農民的重要買家。黃豆粕則是中國龐大豬肉與禽類產業飼料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數據與市場分析機構Kpler的首席商品分析師伊山·巴努(Ishan Bhanu)表示:「這種需求無法在國內被取代,中國不只買得多,而且他們整個蛋白質供應體系都是建立在黃豆上。」
巴努指出,雖然美國人常將黃豆與豆腐、豆漿聯想在一起,但實際上美國人並不直接食用大量黃豆。相反地,美國種植的黃豆大多被加工(稱為「壓榨」),轉化為兩種主要產品:黃豆油與黃豆粕。黃豆油廣泛用於食用油、工業潤滑劑與再生柴油。
巴努表示,美國每年已經壓榨了大約55%的黃豆產量,即便由於生質燃料的需求增加,油的需求上升,但國內市場的容量還是有限。興建更多壓榨設施需要多年投資,並且也引發副產品要如何處理的問題。巴努表示,壓榨場不能只生產更多豆油,而不產出更多豆粕;如果沒有豆粕的市場,增產就成了負擔。
農業網站《UkrAgroConsult》報導,烏克蘭農業政策與食品部根據國家海關發布的資訊顯示,截至4月18日,烏克蘭2024/25市場年度穀物與豆類作物的出口總量達到3,430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430萬噸,降幅為11%。
其中,小麥出口量為1,360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0%。大麥對外出口為22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5%。黑麥出口為1.08萬噸,是去年同期(1千噸)的11倍。玉米出口超過1,800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5%。烏克蘭的麵粉出口為5.68萬噸,較去年減少32%。
作為比較,在2023/24市場年度,烏克蘭穀物與豆類作物的出口總量為5,080萬噸,其中小麥為1,840萬噸,大麥為250萬噸,黑麥為1,600噸,玉米為2,940萬噸,麵粉為9.82萬噸。
(圖片來源: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