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19 14:14

對等關稅將劍指匯率?央行:美逆差來自儲蓄不足

2025-04-19 05:22:05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川普祭出對等關稅以改善美國貿易逆差問題,且美國財政部即將發表匯率報告,美國下一步可能劍指匯率。對此,中央銀行外匯局局長蔡(火冏)明昨(18)日發布以「經常帳餘額與匯率之相關性」為題的說明與指出,美國貿易逆差根源在於其儲蓄不足,並強調以匯率做為調整貿易失衡之工具有其困難、且成效有限;而有鑑於匯率操縱難以判斷,實不宜將匯率操縱之制裁條款做為貿易協議或談判議題。

針對國際學者和美國官員對經常帳餘額與匯率之看法,央行發布以「經常帳餘額與匯率之相關性」為題的說明。川普1.0政策希望透過對其最大進口來源國中國加徵關稅方式,以減少美國貿易逆差;惟實際上其對中國貿易逆差係轉移至其他貿易對手,形成破口,且美國貿易逆差亦呈擴大。

央行進一步表示,有鑑於川普1.0政策效果不彰,本次川普2.0為防堵前述破口,採行全面加徵關稅方式,並觸及非關稅議題,包含非關稅壁壘及匯率議題。惟多數學者認為,美國貿易逆差根源在於其儲蓄不足,若美國無法增加儲蓄,則無法有效改善貿易逆差問題;而順差國亦應增加其消費及投資,以改善其超額儲蓄之問題。

央行強調,在全球金融自由化及資本自由移動下,國際資金鉅額且頻繁移動,已成為影響匯率變動之主因,因此,以匯率做為調整貿易失衡之工具亦變得更加困難,其成效有其限制。

央行進一步說明,美國經常帳出現逆差,主要反映其財政赤字嚴重及/或民間部門儲蓄不足;如就儲蓄不足之部門別觀察,影響最大的兩個部門為家庭與政府部門,其中政府財政赤字係美國長期儲蓄不足之主因。而美國經常帳逆差反映國內儲蓄與國內投資之落差,隱含美國消費過多致國民儲蓄不足,同時政府財政赤字較大等自身結構性問題。

央行並指出,美元作為主要國際準備貨幣,欲縮小其貿易逆差更加困難。在當前全球貨幣體系下,美元為主要國際準備貨幣,面臨特里芬難題(Triffin’s dilemma 或稱Triffin’s Paradox),即美國須提供國際金融市場美元流動性,美國易有貿易逆差;而順差國資金流入美國,壓低美國國內利率,此現象將進一步促進美國消費及投資,更不利其縮小貿易逆差。

央行並指出,經常帳(貿易帳)失衡反映經濟結構問題,僅以匯率調整有其侷限。

自全球金融自由化以來,全球貿易持續存在失衡問題,而影響經常帳的因素多屬結構面與制度面;IMF及OECD等研究報告亦認為,全球經常帳失衡的問題不能僅以調整匯率的方式解決,而是須解決各國內部失衡的問題,改善各國投資與儲蓄失衡的問題,才能達成外部均衡。欲解決全球經常帳失衡問題,不能僅仰賴匯率或單一國家調整,各國均須調整其內部失衡(超額儲蓄或儲蓄不足)。

央行也指出,金融自由化與全球化以來,匯率主要由金融帳決定;匯率操縱雖可進行字面上定義,惟實務上難以判斷,故應審慎釐清相關問題;影響匯率公允價值的因素眾多且複雜,且在當前全球金融自由化及資本自由移動下,國際資金鉅額且頻繁移動已成為影響匯率波動的主因,因此,當前要評估一國貨幣的均衡匯率水準變得更加困難。

央行進一步表示,美國Fed前主席及前財長Janet Yellen均認為,認定匯率操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G7經濟體均普遍同意匯率操縱之定義,亦即一國透過政策在外匯市場意圖改變該國貨幣價值,以影響該國競爭地位及貿易流量;惟仍應審慎釐清匯率操縱之認定,例如,一國為達成國內政策目標而採行總體政策,對匯率造成之影響,不宜視為匯率操縱。渠亦反對將匯率操縱制裁條款納入貿易協議中,因為若在貿易協議中納入匯率操縱制裁條款,恐會限制一國貨幣政策之有效性。

央行強調,自金融自由化及全球化以來,匯率主要由金融帳決定,貿易逆差或經常帳失衡與匯率之關聯性,較20年前已大為降低,欲單獨透過匯率調整來解決有其侷限;各國均應藉由儲蓄、投資與財政預算等之調整,以改善其經常帳失衡現象。另外,有鑑於匯率操縱難以判斷,實不宜將匯率操縱之制裁條款做為貿易協議或談判議題。

央行並表示,央行與美國財政部溝通管道順暢,未來雙方仍將在良好的互動基礎上,持續就總體經濟及匯率政策等議題交換意見。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