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丘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10-22 07:25

歐美基金 反彈行情啟動

歐美基金 反彈行情啟動
新興市場原物料風光不再 減碼
【謝富旭╱台北報導】2008年對台灣基金投資人而言,是痛苦萬分的一年。股災橫掃全球,而受傷最慘重的,就是台灣投資人近幾年來最熱衷投資的新興市場與原物料基金。眼見自己的基金投資虧損少則4成以上,多則高達6、7成,如何收拾殘局,重新整頓再出發,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因應股災
台灣投資人愛買基金,而且基於風險分散考量,大多持有很多檔基金。為了應付投資人多元化的基金口味,基金公司卯足全力在台推出新基金。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9月底為止,在台核准販售的國內與境外基金檔數高達1411支,直追台股上市櫃家數,這還不包括166支的私募基金在內。
拉美東歐連動性高
寶來全球新興市場經選組合基金經理人李洋昇指出,一次投資多檔基金的投資人,如果想要進行汰弱存強,首先要作的功課,就是先把手上持有的基金分類。他說:「這幾年在台灣熱賣的基金如拉丁美洲、新興東歐、東南亞基金、金磚四國、原物料、能源、礦業等,基本上都可算是同一種類型的基金,即原物料概念基金。」
李洋昇分析,這些原物料概念基金彼此間的連動性極大,完全無避險功能!他認為,在原物料多頭走勢已遭到嚴重破壞之際,如這部份基金持股比重過高,可考慮減碼。
保德信全球組合基金經理人李欣展對原物料前景更為悲觀,他說:「全球不景氣得持續好幾年,未來幾年內,原物料想要回到之前高點,可能性極低!」李欣展建議,這波歐美先進市場,因銀行危機與基金巨大贖回賣壓,跌勢慘重,但歐美投資人還是全球口袋最深的一群人,只要全球經濟重回成長常軌,他研判資金會先買歐美,再來才是新興市場。因此他建議:「現階段應減碼新興市場,逢低加碼先進國家市場!」
以今年操作績效最好的國內跨國投資型組合基金─復華奧林匹克組合基金來看,在大部份股票型基金過去1年虧損動輒高達40~50%之際,該檔基金淨值僅下跌7.2%。且遙遙領先同儕基金同時期虧損12~30%的表現。
增加債券基金比重
觀察復華奧林匹克組合基金經理人李佳憓的操作策略,他出清貝萊德拉美、富達新興市場、貝萊德礦業等基金,另持續增加貨幣型與債券基金比重,截至9月底為止,固定收益型基金比重已拉高至95%以上,得以安度這次全球股災。李佳憓:「全球經濟疲弱風險已逐漸高於通膨風險,在經濟未落底前,最好降低股票與房地產投資比重。」
至於管理資產達45億元、堪稱台灣第一大跨國投資型組合基金的匯豐全球趨勢組合,持股內容與9個月前相比也有180度大轉變。原本比重達60%以上的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新興市場與能源指數型基金大幅減碼,轉換成健康醫療、消費必需品與黃金基金。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