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徐榆涵/即時報導 2025-04-16 05:24 ET

美國總統川普(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貿易戰上互不讓步。(路透)
美中新一輪貿易戰升溫之際,中國以「
稀土」作為反制武器,強化出口管制,精準打擊美國高科技與軍工產業。事實上,自
川普政府首度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以來,中國早已布局稀土產業,並於近日正式啟動反制。CNN解析中國如何搶先美國一步,化稀土為貿易武器,掌握關鍵籌碼。
在美中第一輪貿易戰不到1年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9年高調造訪位於江西贛州的一間普通工廠。這座工業城市位於中國東南丘陵地帶,當時習近平參觀展覽廳時,凝視著一排排灰色金屬塊,向隨行的中共官員表示:「稀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近6年過去,稀土
供應鏈的主導權成為中國在與美國總統川普新一輪貿易戰中最具威力的籌碼之一。這些用於製造iPhone、電動車等產品的稀土元素,是未來高端科技的關鍵組成。
而與關稅不同的是,這場戰線幾乎沒有川普能以對等方式報復的空間。
稀土由17種元素組成,雖然在地殼中的含量多於黃金,遍布全球各地,包括美國,但其開採與精煉過程成本高昂、環境污染嚴重,難以掌握。
長期以來,美國等國家依賴中國供應經過加工的稀土金屬。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中國雖僅佔全球61%的稀土礦產出,但其在加工環節的控制比例高達92%。
今年4月4日,中國政府正式祭出限制措施,針對7種稀土礦物及其相關產品(如稀土磁鐵)實施出口許可制度,此舉是對川普政府34%的「對等」關稅的報復。稀土磁鐵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汽車、噴射引擎、核磁共振機及軍事裝備(如F-35隱形戰機與核動力潛艦)中,能提升馬達與發電機效率。
密西根大學經濟與公共政策教授沃爾弗斯(Justin Wolfers)表示:「這是中國展現其精準而強大的經濟力量……直接打擊美國產業的痛點。」
自川普首任政府以來,美國試圖追趕並建構自己的稀土供應鏈。3間美國稀土公司向CNN表示,他們正擴大產能並尋求與盟友合作獲取原料,但要滿足美國各大產業的龐大需求仍需數年。
訂單暫停、出口卡關
北京新措施已對市場造成衝擊。稀土磁鐵顧問公司JOC創辦人奧梅羅德(John Ormerod)表示,至少有5家美國和歐洲公司的稀土磁鐵貨物在中國被卡關。
奧梅羅德說,「他們被突如其來的政策搞得措手不及,現正尋求官方釐清出口許可的具體要求。」
USA Rare Earth執行長巴拉德(Joshua Ballard)指出,限制措施主要針對「重稀土」,而中國對其掌控高達98%。這類元素稀有、難以加工,價值也更高。他表示,美國目前幾乎沒有備料,「中國確實打出一張好牌。雖然它在關稅方面回旋空間有限,但在這裡卻握有巨大槓桿。」
新規不僅涵蓋單一元素,也包含只含微量稀土的合金與成品。新加坡礦產公司Ginger International的總監克魯默(Thomas Kruemmer)表示,很多出口項目現在都納入這套新機制中,預期短期內出口作業將受延誤。
積累數十年的優勢
中國早在1950年代便開始開採稀土,直到1970年代才真正發展成產業。Spontaneous Materials顧問創辦人特勞特(Stan Trout)指出,中國結合低工資、寬鬆的環保法規與外國技術,大幅提升產能。隨著產業壯大,北京逐漸意識到稀土的戰略價值。
1992年,鄧小平在內蒙古視察稀土礦區時曾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如今中國已實現他的預言,主導全球供應鏈。
儘管中國勞工成本上升,其在產業的領先地位仍穩固。奧梅羅德表示,中國在資本密集產業中持續投入研發與自動化,是其制勝關鍵。
過去美國也曾擁有稀土磁鐵產業,但隨著中國低價競爭,美企陸續退出市場,「我們失去了技術、人才與整體產業基礎,現在很難與『中國價格』抗衡。」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2020至2023年間,美國70%的稀土化合物與金屬進口自中國。
挑戰與轉機並存
事實上,北京早在2010年就曾因與日本的領土爭端,暫停稀土出口近2個月。2023年底,中國也對稀土開採與分離技術實施出口禁令。這顯示中國不僅控制稀土供應,也掌握其他關鍵礦物資源。
儘管全球可選擇不多,但美國正在積極應對。自2020年起,美國國防部已撥款超過4.39億美元,發展國內稀土供應鏈,目標於2027年前建立完整「從礦物到磁鐵」的可持續供應系統,滿足國防需求。
部分美國業者也視此為轉機。總部位於麻州的Phoenix Tailings表示,其已開發出「零廢棄、零排放」的稀土提煉技術,原料來自美國、加拿大與澳洲。該公司年產量為40公噸,並計畫在新罕布夏州新廠擴產至400公噸。
執行長尼邁爾斯(Nicholas Myers)說:「全部都是國內加工。我們完全不依賴中國供應。美國具備所需能力,只要政策與產業界齊心協力,就能加速擴張。」
USA Rare Earth也正在德州建設磁鐵工廠,年產能預計達5000公噸,並擁有一座包含中國出口禁令中所有稀土的礦床。
但執行長巴拉德坦言,目前仍在開發提煉技術,「我們需要更快完成。如何善用這些稀有資源、如何盡速建設,是當前的關鍵。」
多年討論之後,美國企業終於迎來重建原物料提煉與加工產業的迫切契機,而該產業正是與中國科技競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