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 2025-04-16 02:00 ET
規模夠大就有好處;這是
關稅風波的結論之一。在政府啟動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網路設備、GPU和伺服器的臨時徵稅豁免後,投資人湧向大型科技公司。
這實際上是在用另一種方式說,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會沒事,因為該產業被視為防禦性投資。與此同時,其他產業和企業仍面臨大規模關稅波動。
如果市場被關稅的回應所吞噬,那麼豁免就意味著一切。然而,針對科技業的潛在特殊豁免在14日引爆一波行情,隨後逐漸減弱,最後出現反彈。投資人做出這種困惑反應的部分原因是
白宮似乎發出了混亂的訊號。
在對等關稅豁免條款首次公布後,總統在
社群媒體貼文中表示「沒有宣布任何關稅『例外』」。他隨後告訴記者,他的目標是鼓勵生產轉移到美國,但補充說,政府必須展現出彈性。
希望獲得白宮援助的科技巨頭也展現出彈性。或者更確切地說,願意支持總統加強國內製造業和投資的議程。
輝達(Nvidia)表示未來4年內將在美國建造價值高達5000億元的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在此之前,蘋果、微軟和mexta等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也承諾在美國投資。
大型科技公司數兆元的市值受到全球供應鏈和遍布全球客戶群的支持。的確,它們的規模和市場影響力可能使這些公司能夠承受任何關稅成本。
Wedbush證券分析師艾夫斯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總體而言,令人眼花繚亂的關稅消息「對蘋果以及其他科技公司來說是一個積極的進步」。他說,這為與中國進行某種談判創造了空間,並可能使陷入困境的大型科技公司之間的貿易戰問題得到緩和。
它們對美國科技霸權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它們太重要了,大到不能倒。它們為股市帶來的價值使得史坦普500指數的其他成分股看來就像圍繞它們旋轉的太陽系小衛星。(財經新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