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16 00:46

本田汽車重建供應鏈 目標9成售美汽車在地生產

中央社東京15日專電 2025-04-15 11:48 ET



因應美國政府對汽車加徵關稅25%,為了降低影響,日本本田汽車考慮重建供應鏈,計劃把主力車種生產地從加拿大和墨西哥轉移至美國。美聯社
因應美國政府對汽車加徵關稅25%,為了降低影響,日本本田汽車考慮重建供應鏈,計劃把主力車種生產地從加拿大和墨西哥轉移至美國,計劃2至3年內提高在美國產量最多3成,藉此讓9成在美國銷售的汽車能夠在本地生產。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汽車製造商過去利用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的關稅豁免,建立在人工成本較低的加拿大與墨西哥生產,再出口到美國的盈利模式。



然而,這次加徵關稅25%也涵蓋了該協定,雖然可以透過提高美國汽車零組件使用比例來減輕負擔,但仍會對經營造成影響,因此本田決定改變出口模式。

本田在美國的累計銷售量達142萬輛,占全球總銷售量近4成,其中約100萬輛,也就是約70%在美國本地生產。如果把在美國的產量提高3成換算為至130萬輛,就能讓總數約9成在美國銷售的車輛實現本地生產。

目前本田每年有約50萬輛汽車進口美國,其中以來自加拿大的30萬輛最多。由於加拿大廠生產主力車種為CR-V和Civic,可能成為轉移至美國生產的候選對象。

這兩款車種目前在美國都有生產,不過為了因應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關稅,本田正在考慮增加人力輪班,例如將現行的兩班制改為三班制,甚至在週末也開工。由於還需要零組件供應網的配合,預計完成整體生產轉移至少需要2年。

此外,本田也在考慮把目前在墨西哥生產的小型SUV「HR-V」轉移至美國生產。由於這款車種目前尚未在美國生產,因此必須增加投資。

如果美國加關稅,本田預估每年將增加約7000億日圓(約49億美元)成本。儘管美國當地因為通貨膨脹導致人事成本上升,但本田評估為了降低關稅帶來的衝擊,依然有必要強化在地生產。

另一方面,由於加拿大也對從美國進口的汽車實施報復性關稅,因此本田也在考慮減少從美國出口至加拿大的車種,逐步轉為在當地生產。

目前許多車商陸續開始評估轉移生產線,日產也考慮最快從今年夏天開始,會把部分美國主力車種Rogue轉為在美國當地生產。負責生產該車種的福岡縣工廠將從5月起小幅減產,並預計7月進一步減產約1萬輛,以減少加增關稅的影響。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