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17:50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造成金融市場波動劇烈。(法新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股、美元及美債近期因對等關稅遭拋售,被視為資金避風港的美債下跌引發極大關注,也波及其他已開發國家債市。中國學者指出,目前美國公債市場並未出現流動性枯竭,而是4月日本某銀行旗下對沖基金因「基差交易」被斷頭宣告破產,引發公債套利交易者恐慌,這是導致近期美日英等長天期公債殖利率大幅上行、債券價格下跌的直接原因。
中國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吳金鐸在《財新》撰文分析近期美元資產遭到拋售的情況。有關債市部分,他指出,自從川普的對等關稅發布以來(4/2至4/11),美國30年、20年、10年和5年期公債殖利率,分別大幅上升31BP、33BP、28BP和20BP(1BP為0.01個百分點)。(公債殖利率與債券價格呈反方向變動)
同期,1年期和2年期公債殖利率率分別上升0和5BP,表明期限較長的美國公債回調幅度明顯大於短期,因而本次美國公債的調整並不是所有期限,而是集中在長債。
吳金鐸指出,目前美國公債劇烈波動以長天期為主,且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公債市場波動,並非公債市場出現流動性風險,而是受對等關稅影響,市場拋售長天期公債,換成流動性更好的短債,以規避長天期公債風險和利率風險。
另外,美國、日本及英國等公債市場大幅回檔,還有一些其他短期因素。首先,國際債市存在大量「基差交易」的投資者,利用公債現貨和期貨的價差,在期貨合約到期日附近進行套利。投資者也可能在國際市場借入低成本資金,購買美債,再利用利率互換對沖風險並賺取差價。
還有部分投資者利用公債與掉期利率之間的利差進行套利,由於公債與利率互換等利率產品之間的利差較小,投資者較常使用槓桿,特別是在資金利率較低以及容易拆借的市場。
當公債殖利率超乎市場預期上升,或利率波動過大,使得期現貨方向不一致時,基差交易套利者可能面臨虧損,此時會被要求追加保證金。如果帳戶虧損過大導致投資人無法追加保證金,投資人將會面臨強行平倉。
因此,當各類資產價格朝著預期的反方向變動時,大規模拋售壓力又會導致槓桿資金斷裂,從而引發「資產價格下跌-贖回資產-大規模拋售-資產價格再次下跌」的惡性循環,嚴重的情況下將導致市場只剩賣盤,市場失去融資能力,流動性枯竭。
吳金鐸認為,目前的美國公債市場還未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特別是短期公債市場仍然正常。他還引述外媒報導稱,4月有日本某家銀行旗下對沖基金因「基差交易」斷頭而宣告破產,進一步引發公債市場套利交易者恐慌。
近期由於美債市場供需兩端均面臨利空因素,加上關稅戰擾動,公債殖利率波動較大,一些在全球公債市場利用高槓桿的套利者面臨爆倉(斷頭),加劇公債市場波動。斷頭賣壓及投資人恐慌是導致近期美國、日本和英國等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大幅上行的直接原因。
其次,美債潛在供給增加及近期10年美國公債拍賣市場不佳,正值公債調整期,也影響投資人對美債的信心。
此外,關稅戰可能引起其他國家減持美債,美國公債可能成為關稅反制的武器,這也是美國公債投資人的擔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