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15 05:51

關稅戰重組供應鏈 研調3主軸發展

2025/04/15 05:30  
關稅戰重組市場、供應鏈
移出中國、移入美國及中國自產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美中關稅大戰持續,研調機構DIGITIMES指出,在美國施壓各國及美中關稅戰的情境下,未來全球供應鏈將沿著「移出中國」、「移入美國」及「中國自產」三主軸發展。
DIGITIMES認為,台灣及亞洲國家可能要有心理準備,上週五美國宣布的關稅豁免並不能鬆一口氣,預期半導體與電子產品接下來仍將迎來高關稅,再透過高關稅及與各國貿易談判,把半導體、電子產品供應鏈轉移到美國去。

DIGITIMES指出,未來全球市場將區分為「美國市場」、「中國市場」及非美非中的「其他市場」三大區塊,美國市場以美墨及低關稅國家生產為主,且必須盡量「去中化」。
DIGITIMES表示,中國市場以中國自產為主,且須盡量「去美化」;「其他市場」以非美國的低成本生產國為主,且包含繼續利用中國的供應鏈。三個供應鏈體系同步運作,方能因應美國關稅壁壘及美中關稅戰下的世界新格局。

3個供應鏈同步運作

才能因應世界新格局

就「移出中國」而言,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分析,其他亞洲國家的關稅再高都比中國低,愈早轉移受害愈輕;但新評估與設置生產據點緩不濟急,業者勢必就既有非中國生產基地進行轉移,台灣、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或印度,將先轉先贏,未來隨各國關稅底定後,再擇低關稅地區擴大投資。
此外,就「移入美國」來看,勢必擴大且加速在美、墨的生產布局,短期內重點是在美國設置生產據點或拉貨至墨西哥廠投產,且讓投產產品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免稅規範。
就「中國自產」來說,黃逸平表示,不論美國政府的高關稅與科技管制,或中國政府的自給目標,都勢必走向「China for China-中國市場、中國自產」,若欲經營中國市場,就必須在地生產且採購在地零組件為主。
對中國政府來說,半導體尤其是被「卡脖子」的關鍵所在,他認為,強化半導體產業鏈研發,取得AI晶片、高頻寬記憶體(HBM)、電動車及自駕車晶片、二八奈米與七奈米關鍵節點製程設備與材料突破,中國勢必加速進行。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