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14 06:38

川普關稅狂流3/美關稅補財政大計 專家籲:爭取稅率20%+與非美國家簽貿易協定

周刊王CTWANT |鄭思楠
2025年4月14日 週一 上午6:00





連賢明表示,不要以為台積電先前赴美投資,在關稅部分就會讓你,川普不是這種人。(圖/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川普是一個生意人,每一樣東西都要精打細算。」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對CTWANT記者指出,「不要以為台積電(2330)先前赴美投資,他占了你便宜,在關稅部分就會讓你,這是很多人的誤解,你以為投資很多對方就會讓利?川普不是這種人!」
面對川普血洗全球股市的關稅戰,除了產業自救,業界及學者專家均疾呼,政府談判策略需要轉型。
連賢明解釋,川普出招背後藏著一盤財政大棋,就是以對等關稅來彌補減稅財政缺口,目標創造5000億美元以上的稅收,若以此推算,美方應設定平均關稅在15%左右。他研判,台灣這次談判的稅率基準應落在「20%至25%之間」,與日本(24%)及韓國(25%)相當,「這是我們可以爭取的空間。」
「以川普政府的行政準備,一旦對等關稅四月上路,一定是亂七八糟,民怨大幅升高。客觀來看,川普推動這項政策的基礎並不牢靠。」連賢明則主張,「先掛號、晚談判」。他建議,政府應積極溝通,但不宜躁進談判,不需要一開始就把牌打出去,特別是在籌碼有限的情況下,因為人急時很容易會談出來的東西就都讓人家。
再者,「千萬不要學中國提高美國產品關稅,也不要用半導體來威脅」,這類激烈反制恐會引來對方強硬回應,得不償失,連賢明提醒,可從美方不滿之處著手,如農產品、服務業開放等議題,進行結構性改革;同時為電子零組件、電子產品等爭取獨立稅率,「即使不能完全豁免,也至少降低衝擊。」
前行政院長陳冲則從戰略層面剖析川普的用意,他說道,川普出手不是單純為了加稅,而是為了達成個別談判、各個擊破的戰略目的,「他要讓你個別來談、不要聯合起來。」他指出,美國這波關稅分兩層,一層是對所有國家的10%全球底稅,另一層才是用川普「用自己的方式」計算出來的懲罰性稅率,如台灣的32%。
他提醒,台灣短期面對的是談判,台灣與美國沒有邦交,在談判立場上可能會辛苦一點;長期方面,建議分散美國以外的市場,當然也包括大陸,及努力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連賢明主張「先掛號、晚談判」的策略。(圖/報系資料照)
從經濟實質衝擊切入,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拋出另一層更深的擔憂:供應鏈的「間接出口風險」。他指出,許多台灣零組件並非直接出口美國,而是轉銷至中國或東南亞後,再由當地組裝出口,一旦這些地區同樣被課重稅,將會連動反噬台灣上游,「如果他們賣不好,我們也賣不出去。」他直言,這是一個多層次的經濟震盪。
對於政府目前採取的「先穩後變」路線,「現在若急著採取更激烈措施都過於急躁,應該先觀察、降低殺傷力,再視局勢調整關稅與投資策略。」孫明德強調,美方目前仍在測試各國態度,未來10天將是觀察期。
企業要如何因應?孫明德歸納為「小杖則受、大杖則走」,建議台廠可與上下游協調、穩住價格、維持供應穩定。對於供應鏈移轉,孫明德坦言除了「地球+1」,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現在到哪裡都不安全」,就連美國都不是安全選項。
最後,連賢明強調,接下來就看,「跟其它的國家(稅率)比起來,台灣是比較高還是比較低。」90天的窗口期已經啟動,台灣該如何從「被課稅者」蛻變為「對等談判者」,恐怕正是這場出口大考的真正命題。
原始連結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