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05:30

川普「解放日」對等關稅政策並未解放美國經濟,反而將全球經濟推向重創邊緣,而美國自身恐怕也難以獨善其身。(法新社)
■唐祖蔭
川普「解放日」對等關稅政策嚴厲程度超乎市場預期,帶給全球大震撼,隨後又在預定開徵當日無預警宣布暫緩90天實施。這一連串行為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目前仍難以估算,但顯而易見:這場「解放」並未帶來自由,反而讓全球經濟陷入新的困境,且預料傷口短期內難以癒合。
關稅政策的衝擊:斯穆特-霍利再現?
.
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為美國1929年推動政策,針對上千種進口商品一口氣提高課稅50%以上,等於向全球宣戰,不料引發多個國家對美國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最終美國爆發經濟大蕭條,美股暴跌、失業率驟升至20%,統計1929至1934年間,世界貿易規模萎縮超過6成。
時隔95年,2025年4月5日起,美國對所有進口商品實施10%的基本關稅,數日後再針對特定貿易逆差較嚴重的國家加徵更高的個別對等關稅,如越南、台灣、日本、南韓等國關稅一口氣提高2至3成。然而,4月10日政策卻出現大逆轉,川普無預警宣布關稅措施暫停實施90天,僅徵收10%對等關稅,但唯獨中國是例外。
決定「奉陪到底」的中國,在中國強硬回擊加徵美國84%報復性關稅後,美國再提高對其徵收關稅,一口氣喊到145%。美中「兩隻大象」開打,周邊小草很難全身而退,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引發金融市場上沖下洗。同一時間,歐盟也擬實施報復性關稅反擊美國,世界貿易組織最新預估,關稅戰將導致全球GDP長期下降7%,嚴重損害世界貿易,彷彿有種斯穆特-霍利再現的既視感。
目前短期市場缺乏信心,波動率指數VIX(俗稱恐慌指數)一度飆破50。意外的是,美元也未能扮演避險角色,4月同步跟著股市下挫,跌掉逾3%(計算至4月11日),傳統的「美元微笑理論」似乎已崩解,全球貿易量下滑與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或許是其走弱的關鍵。
關稅戰誰將承擔代價?
實施關稅的國家通常伴隨本幣升值,以抵消進口成本上升的影響。然而,自關稅戰開打以來美元卻不斷下滑成本壓力最終只能轉嫁至企業與消費者,在名目收入放緩的背景下,企業利潤可能被壓縮,或者需求遭到破壞,甚至兩者兼具,雖然企業利潤率仍處高位,具一定緩衝空間,但盈餘前景已蒙上陰影,股市的下跌正是這一壓力的反映。
美國宣稱關稅是針對貿易逆差設計,但計算方式卻顯得粗糙,導致部分地緣政治對手面臨的關稅反而低於盟友,這不僅削弱政策的正當性,也讓貿易夥伴重返談判桌的意願大打折扣,全球貿易關係的裂痕恐難修復。
當然在經濟調節上,美國還有另一個武器:利率。儘管市場預期2025年將有機會降息,不過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此前表示,聯準會將等待政策影響明朗化,且在通膨高於目標的情況下,降息空間有限。這種「被動緊縮」狀態,可能延長市場的修復期,阻礙V型反彈的出現。
結語:誰被解放了?
「解放日」並未解放美國經濟,反而將全球經濟推向重創邊緣。短期內,通膨上行與成長放緩並存,長期則可能引發貿易體系與地緣政治的深層轉變,當前尾端風險顯著上升,市場的超跌或許帶來反彈契機,但傷口癒合尚需時日。對投資者而言,動盪時期以不變應萬變為最佳策略,投資人應密切關注美元動向、信用市場壓力與政策轉向跡象。誰被解放了?或許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眼下,全球經濟的代價已然顯現,而美國自身,恐怕也難以獨善其身。
(作者為中國信託美國聚焦成長基金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