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3 17:29

美國指南針公司(American Compass)創辦人兼首席經濟學家卡斯直言,歐洲必須要在美國和中國選邊站。(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中貿易戰急遽升溫,目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升至125%,加上1月甫上任時宣布的20%,總稅率高達145%,而中國也回敬報復性關稅125%,引發國際高度關注。美國指南針公司(American Compass)創辦人兼首席經濟學家卡斯(Oren Cass)近日點名歐洲,直言到現在態度仍曖昧不明的歐洲必須要在美國和中國選邊站,但同時他也示警,若歐洲選擇與中國站在一起,等同於親手斷送自己的未來。
卡斯12日於英國
《金融時報》撰文表示,川普現在正試圖推翻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建立的國際經濟體系,雖然其幕僚近期公開談話偶爾會透露一些線索,指美國可能會建立一個新的經濟與安全聯盟,但作為重要經濟體之一的歐洲,在未來的「新秩序」中將扮演何種角色,至今還是一個大問號。
回到川普政府究竟想用什麼樣的新體制還取代舊有秩序,卡斯認為美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今年2月的一番談話,或許能幫助外界了解川普政府的真正想法。盧比歐當時說:「世界不可能一直維持只有一個超級強權的狀態。這種情況原本就不是常態,只是冷戰結束後才出現的特殊現象,最終世界還是會回歸到多個強權同時並存的局面。」
卡斯指出,「美國的單極霸權已經結束」,這樣的信念是目前在華府流行的「新右派」(New Right)觀點核心基礎,在世界「多極化」的當下,美國將建立並主導一個由主要民主國家所組成的經濟與安全聯盟,同時也默許中國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任何一個想要加入美國主導新陣營的國家,就必須遵守一些明確規範,其中最核心的條件就包括「貿易必須保持公平和平衡,不允許任何成員長期出現巨大的貿易順差或逆差,以免損害其他成員國的利益」、「每個成員國都必須承擔自身主要的防衛責任,不能再依賴美國的單方面保護」、「所有成員國必須共同承諾把中國排除在自身的市場之外,避免經濟與安全的潛在威脅」。
卡斯認為,上述這些條件並不過分,對任何民主國家來說,跟美國進行這樣的合作絕對是比較明智的選擇,而非被迫接受中國的影響。目前首先受到美國政策衝擊的墨西哥和加拿大,已經加速展開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重新談判,未來幾乎肯定跟美國一起成為這個新聯盟的核心成員。另外,在亞洲作為中國最重要競爭對手的日本和印度,也明顯會是這個新體系的理想成員。
卡斯接著將話題帶到他這篇文章的重點,也就是歐洲將如何做選擇,「美國的策略,就是相信即使在新的體系下,美國最重要的盟友仍會選擇跟自己站在一起,而不是轉而投靠中國,對大部分國家來說,這樣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但對歐洲來說,情況卻更複雜一些,因為歐洲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與萎縮、自我設限和有害自身的能源政策、民主制度逐漸失去公信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明顯衰退,這些問題都突顯歐洲的戰略價值和全球影響力正不斷衰退。另外,歐洲各國在面對艱難抉擇、付出必要的代價,以及抵擋來自中國市場短期利益的誘惑時,往往顯得猶豫不決、意志力又很薄弱。」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今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慨歎:「看到現在的歐洲,我有時真的很難理解,當初冷戰的贏家怎麼會變成現在這種樣子?」這番發言當時在歐洲引發爭議,但卡斯認為這其實單純就是在講歐洲當前的尷尬處境,「上週三(9日)美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對歐洲各國領導人提出更明確的警告,如果他們轉向依賴中國,等於是自掘墳墓。但隔天(10日)歐盟竟然在討論要不要降低中國電動車進入歐洲市場的障礙……」
最後卡斯直言,「如果美國真的要求歐洲做出明確選擇,歐洲是否經得起這種考驗?如果歐洲認為美國只是在虛張聲勢,並企圖藉此反制美國,最終美國又是否真的會拂袖而去?無論如何,一旦歐洲選擇了中國,就等同於親手斷送自己的未來,確保自身繼續在全球舞台上逐漸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