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江昱蓁/即時報導 2025-04-12 11:05 ET

圖為重達25噸的開採機器人放入太平洋克拉里恩-克利珀頓斷裂帶。(路透)
據英國媒體金融時報12日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美國總統
川普的團隊正研擬一項行政命令,允許開採太平洋海底的金屬礦物,以因應中國壟斷電池礦物與
稀土供應鏈的局面;但專家質疑,美國是否能重建北京本已成熟且成本低的供應鏈體系。
報導指出,在深海高壓環境中歷時數百萬年形成宛如馬鈴薯大小的礦結核,富含鎳、鈷、銅與錳。這些金屬廣泛用於電池、電線及軍事用途,並含有微量稀土元素,可納入美國戰略資源儲備。
美國正尋求在關鍵礦產上實現自己自足。川普政府已推動和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也表示有意取得格陵蘭甚至是併吞加拿大,也宣布加強國內礦物生產相關政策。
川普首次執政的國家安全會議幕僚長葛瑞(Alexander Gray)表示,聚焦深海採礦的戰略實屬合理,畢竟北京愈來愈將深海視為「美中經濟與軍事競爭的最前線」。
藉由儲備海底多金屬結核(polymextallic nodules),美國有望在開發太平洋資源豐富的海底競賽中迎頭趕上。北京近日針對部分稀土元素實施出口限制,進一步凸顯其利用礦產作為經濟脅迫工具的意圖。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正推動加速國內深海採礦申請,並建立陸上礦結核加工能力,而囤積海底礦產為這一廣泛戰略之一部分。
包括國務卿魯比歐與國安顧問沃茲在內的共和黨重量級人物,都持續且積極支持海底採礦。美國去年的國防預算法案也要求國防部研究其可行性,以探討如何將礦結核提煉並用於國防。
一名國會助理表示,「這已超越商業,這是中國數十年來發展的戰略能力,如今可能成為一種武器」。
儲備庫將在美國境內建立起大量礦結核備用,供未來與北京發生衝突導致金屬與稀土進口中斷時,可立即啟用。
不過,川普任內一直缺席國際海底採礦談判,也未批准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該條約為當前海底採礦的法律基礎。反對者更表示,深海採礦恐危及人類還未完全了解的深海生態,如珊瑚或章魚;批評者也質疑,美國是否有能力重建北京已相當成熟,且價格低廉的關鍵礦產供應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