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05:30

美國總統川普揮下關稅大刀,中國揚言奉陪到底,美對中國再加碼徵收關稅至125%。(路透檔案照)
◎歐陽書劍
美國總統川普希望以高關稅為武器,藉提高其國內投資、減少政府支出,以及降低貿易逆差,以塑造可持續的長期成長機會。接下來進入談判期,個別國家似乎都要對美國讓利;可是,如果美國想要達成的是總體的成功,在經貿關係重新排列組合的暴風雨過後,可能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會受到傷害。
川普於四月二日正式宣布對等關稅後,全球金融市場哀鴻遍野,美國也未倖免。很多人在猜測川普要的是什麼?若只看經濟,依川普主要經濟策士納瓦羅(Peter Navarro)之說法,推出對等關稅是因美國受到不公平貿易的欺凌,為了避免美國工業被扼殺,必須解決長期貿易逆差,他並強調「這不是談判」。
主流經濟學家大都反對納瓦羅的主張,並提出川普關稅政策的諸多謬誤。川普不僅要對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加課對等關稅,連對美國有逆差的國家亦未倖免,這樣全面性地提高進口關稅,必定使美國進口物價上漲,並帶動一般物價水準的增加,而若因此使需求下降,則經濟終要陷於衰退。
美國的消費遠超過其現有國內產能,許多商品找不到低價的替代品,即使現在增加投資,也不會立即在土地上長出新工廠;因此,終究要談判。對美國有巨額出超的中國,在意料之中的強力反擊,更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留下空間。
假設由美國帶頭帶領全球陷於衰退,不是川普的初衷,則原本過高的對等關稅必會修正,並將因而分出與美國的親疏遠近;藉由重組經貿關係,各自搭配新的可信的貿易夥伴。在對等關稅修正之後,就算美國整體貿易逆差減至零,有些國家對美國的順差仍可能增加;對其他國家來說,這樣的過程是威脅,也是機會。
個別國家要減少對美國的順差,不是降低對美國的出口,就是增加對美國的進口。若用排除法,降低對美國的出口,是痛苦的過程,而個別廠商要另尋新市場,但少掉美國的全球市場,將成為更殘酷的殺戮戰場,也不會更容易存活。
若只是要處理與美國的貿易關係,則匯率的調整可能效果也有限,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要一直靠貨幣升值達成與美國的進出口平衡,則出超國自己可能反陷入與其他國家無法持續的逆差中。森林中有獅子、老虎、獵豹,也有猴子、松鼠、梅花鹿,或對抗、或群聚、或躲藏,各有生存之道。選擇適當的工具,綜合利用,才能擴大生存的空間。
結構改革需要時間,但股債市反應激烈,川普必須邊走邊修,才能撐得住國內的反彈聲浪;只有在過程中呈現建廠、擴廠的榮景,使薪資成長率壓過物價上漲率,進入良性循環,才可能達成最後的目標,甚至永久改變過去數十年來的國際經貿結構。在貿易關係重新組合後,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會是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