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05:30

彰化玻璃加工大廠台明將不敵中國低價搶單,已轉型為7成內銷、3成外銷的營銷模式,公司多年來員工都維持在160人,不裁員也未減薪。(台明將提供)
〔記者王榮祥、洪臣宏、蘇福男、盧賢秀、劉曉欣/綜合報導〕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第一線業者多指出,「金融支持」是目前最迫切的需求;面對部分廠商已被美商要求延後出貨,供應商甚至可能被迫放無薪假,業者希望政府提高補助或增加融資,助廠商走出困境。
台灣科技產業園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鄭再興表示,關稅政策短期內恐導致市場需求降低,政府相關補助方案應擴及上中游供應鏈。
高雄市工業會總幹事李威穎直言,高雄金屬鋼鐵、零組件及電子資訊等產業首當其衝,「金融支持」是業者最迫切的需求,呼籲政府提供企業實質的資金挹注、貸款展延及利息補貼等措施。
位於基隆市的台松科技公司,主要生產用於切割鋼鐵的「開槽碳精棒」,在美市占率高達七成多,主要競爭者是中國;該公司總經理王德鼎表示,傳產業者毛利不到三成,無法吸收三成二這麼高的關稅,希望政府積極和美國協商,降低業者傷害。
基隆六堵科技園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吳宗寶透露,目前已離岸貨物有五十一天寬限期,可比照舊的關稅稅率;但因台美業者迄今對「誰來吸收增加的關稅」多尚未談妥,已有業者被美方要求延後出貨,這樣不但會墊高成本,更增加未來營運變數,部分供應商已考慮先放特休假,甚至可能放無薪假,希望政府能提高補助或增加融資等協助。
曾為外銷大廠的彰化玻璃加工大廠台明將,因不敵中國低價搶單,已轉型為七成內銷、三成外銷的營銷模式;董事長林肇睢表示,公司多年來員工都維持在一六○人,不裁員也未減薪。他強調,再先進的國家也有基礎產業,品牌也要有國家歸屬性,公司堅持扎根台灣、讓產品多元化,面臨惡劣環境時要「以靜制動」,練兵度寒冬,「撐過來」就能讓產業更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