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07 08:24

歐盟反制關稅瞄準美科技業 執委會強調手握多張牌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
2025年4月7日 週一 上午6:36




美國本周將對歐盟與中國大陸等對美出超經濟體加徵更高的關稅,在中國大陸報復後,市場正緊盯若歐盟無法在期限前透過談判,擺脫美國加徵的20%對等關稅,是否也會跟進對包括蘋果、Google、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巨頭採取行動,從而再對股市造成壓力。
美國5日起對許多國家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則為在5日前裝運或運往美國的貨物提供51天寬限期,須在5月27日前運抵美國。不過美國9日起將對歐盟、中國大陸、越南及印尼等經濟體,加徵11%-50%不等的對等關稅。
歐盟是美國最大的商品、服務及投資貿易夥伴,雙方在商品及服務的貿易大致平衡,但在計算所謂「報復性關稅」時,美國似乎只考量美國與各國之間的商品貿易逆差,並將此差距視為對美國的「關稅」,以歐盟對美國有約2356億美元的商品順差推算,歐盟須被加徵20%關稅。
歐盟仍積極尋求透過談判獲得解方,但也將在必要時實施反制措施,包括課徵報復性關稅、對美國服務業者課稅並且瞄準美國科技巨頭。歐盟各國貿易部長7日將開會討論如何回應川普的關稅方案。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在擬定回應措施時,歐洲「手握很多牌,從貿易、科技到我們的市場規模」,「所有工具都擺在桌上」。
Berenberg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密丁說,歐盟是美國企業的主要市場,尤其是服務業及科技業,「雖然歐盟現在可能不會採取重大報復措施,但若在今年中之前談判仍無結果,歐盟很可能會威脅採取行動」。他的基本預測是,歐盟可望在第2季結束前,透過談判將被加徵的關稅砍半,但科技業者仍是歐盟「可能重創美國」的一個途徑。
ING研究公司總體經濟全球主管布澤斯基表示,歐盟可能的反制措施包括對大型科技公司實施更嚴格的監管,或利用歐盟的反脅迫工具(ACI)延後核發執照給 美國企業、限制競標公部門契約、限制知識產權或徹底禁止在歐盟投資。
布澤斯基說,歐盟具體目標可能包括應用程式商店、手機、雲端服務,以及資料儲存位置等其他領域。歐洲本土科技巨頭不多,因此對蘋果、Google、亞馬遜、mexta、微軟、英特爾和lixnkedIn等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有龐大需求。
【看原文連結】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