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05:30

全球電力需求幾乎年年攀升,電網建設和電力需求帶來投資機會,許多投信業者陸續推出電力基建ETF。(彭博)
■洪欣如
人工智能(AI)浪潮的「電力飢渴症」正在重塑能源市場。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僅一次使用ChatGPT進行搜尋所需的電力,是普通Google搜尋的近10倍。富國銀行預測,到2030年,美國因生成式AI而帶動的電力需求,將會相當於南韓一整年的電力消耗量,約為台灣2024年用電量的2.6倍。
電力是剛需 電價長線漲不停
隨著全球經濟持續成長、氣候變遷影響加劇以及電氣化的趨勢,電力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求。過去30年中,除了一些特殊事件,如2009年的金融危機和2020年的疫情,全球電力需求幾乎年年攀升,顯示出其堅韌的剛性需求。
此外,電力產業的高昂固定成本使其呈現自然壟斷特性,形成了寡占市場。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自1980年以來,美國的電價累計漲幅已高達238%,遠遠超過了汽油價格的201%(截至2025年1月底)。
未來,隨著四大雲端服務巨頭(mexta、亞馬遜、微軟和Google)在AI伺服器上的重大投資,電力需求勢必會進一步增加,電價也將持續攀升。
電力基建金額大增 概念股看旺
在這股電力需求的熱潮下,美國電力企業的資本支出也在持續增加。根據Edison Electric Institute的報告,預計2026年美國電力企業的資本支出將達到2028億美元,相當於約台幣6兆元,較2020年的數字激增超過50%。
這些資金將主要投向現代化的輸配電網、儲能設施、配電線路地下化以及智慧電網技術,以應對生成式AI及其他高耗能產業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電力基建概念股的表現向來優異,過去幾年甚至不遜於強勁的美股標普500指數。統計數據顯示,自2019年6月指數成立以來至2025年2月底,NYSE FactSet美國電力基建息收指數的累積報酬率達到驚人的133.1%,超越標普500指數的125.8%及公用事業指數的31.3%,成為長期投資的理想選擇。
電力基建題材-追求穩定息收與長期增值的新選擇
AI基建需求持續爆發下,電網建設和電力需求為相關產業帶來難得的機會,近一兩年,許多投信業者陸續將產品推展主軸,拓展到相關領域,而專注於新趨勢產業的新光投信,近期也主推美國電力基建ETF,為國內投資人提供參與電力基礎設施長期成長的新選擇。
儘管受到輝達等AI概念股的修正影響,電力基建股的股價也有所波動,但從產業需求的巨大潛力來看,近期的股價拉回,為投資人提供了不容錯過的切入布局良機!
(作者為群益金鼎證券財富管理部執行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