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廖振堯/綜合報導 2025-04-05 09:22 ET

貿易戰開打後,增加了再次通膨的可能性,民眾的資產也會受到股市下跌而縮水,專家提醒民眾要及早因應。照片為民眾在自動櫃員機前轉帳。(美聯社)
川普總統最新
關稅措施勢必擾亂金融市場、國際貿易、企業營運,同時經濟成長恐將減弱。美聯社列出一般消費者和工人將首先感受到的衝擊,以及普通家庭可以採取的因應措施。
除了最直接物價壓力,專家警告關稅可能會導致失業或收入下降,因為企業利潤下挫或改變供應來源後可能裁員,且
低收入家庭的工作往往最先消失。川普聲稱關稅可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但專家指出不管是企業投資、創造新就業機會,前景都不夠明朗,從新設施或工廠獲利至少需要幾年時間。
易腐食品的價格可能最先上漲,未來數周到幾個月內,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服裝和鞋類等其他商品也可能受影響,藥局訂單、新衣服,境外生產的汽車零件都可能漲價。
全國消費者聯盟(National Consumers League)的布瑞耀特(John Breyault)表示服裝和紡織品預計將上漲17%;4月2日宣布的關稅可能使收入最低的家庭每年損失達到980元。美國住宅建築商協會則分析新的建材稅將導致新房平均成本增加9200元。
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經濟副教授史提瓦根(Josh Stillwagon)稱漲價時機取決於庫存,有些產品如香蕉和咖啡,美國根本無法找到其他國家同規模替代品;即使在美生產的商品也可能會出現通膨。
史提瓦根表示可以提前備貨一些常用物品,但別像新冠疫情時那樣恐慌性購買,這可能導致更快出現缺貨現象、價格更快上漲。電子產品或服裝可以尋找二手或翻新商品,其他食品雜貨可以考慮大型零售商的自有品牌;最後則是避免買一堆最終浪費掉的物品。
布瑞耀特提醒所謂「縮水通膨」的現象,也就是製造商透過改變包裝設計來掩蓋成本增加的方法,消費者應養成檢查商品單價的習慣;總的來說,需要評估你的預算和消費習慣以應對未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