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4 05:30

美國總統川普二度上位,貿易依然是經濟的核心主題;隨著關稅爭執擴大,隱隱然形成美國與全球對抗的態勢。圖為川普宣布對約六十國課徵高額對等關稅。(路透)
◎歐陽書劍
美國總統川普二度上位,貿易依然是經濟的核心主題;隨著關稅爭執擴大,隱隱然形成美國與全球對抗的態勢。從「非中」至「抗美」,各國政府與企業忙著尋找突圍的方法;在決定反制、繞道或合作之前,不能不瞭解美、中經濟的差異。
川普第一任期雖亦提高個別商品的關稅,但以國家為對手的部分,主要是針對中國。他在二○一八、一九年對中國先後多次加徵關稅,使得企業忙著遷建工廠,紛紛走出中國,繞道他國前進美國市場。對想要同時取得美中市場的企業,很自然地發展出中國加一或加N的策略,也同時在中國之外落地生根。
川普於二○一七年一月首度就任美國總統,在二○一六年,美國商品貿易赤字約七千五百億美元,其中對中國入超近三千五百億美元,而在他於二○二一年一月卸任前的二○二○年,對中國入超減至三千一百億美元,可是美國商品貿易赤字已超過九千億美元,且對墨西哥、越南的逆差合計增近千億美元,企業繞道他國前進美國市場的行為相當明顯。
「非中」的結果,雖使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出超一度不再成長,但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統計,二○二四年美國對中國出口較前一年下降二.九%,進口卻提高二.八%,使得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增加五.八%,在二○二四年達到二千九百五十四億美元。另外,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中國整體對外出超已從二○一六年的四千多億美元,提高到二○二四年的一兆美元左右。
川普再度擔任美國總統,中國仍是主要目標對手;然而,美國的商品貿易入超在二○二四年已超過一.一兆美元。川普之前對中國加徵關稅,因替代效果發生,並未扭轉美國貿易逆差的長期趨勢,且中國總出超依然大增,此次不能再施故技。關稅還是川普的武器,但他改變了策略,剛公布的對等關稅,砲火四射,使貿易戰火蔓延至全世界。
川普首度總統任內,形成「去中」風潮,改變了全球供應鏈的結構;此次針對各國加徵關稅,已有國家想要尋找美國之外的替代市場;然而,美國市場能放棄嗎?以中國市場替代?中國雖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二○二四年國內生產毛額(GDP)一百三十五兆人民幣,近十九兆美元,僅為美國GDP的六十五%,且中國與美國有不同的經濟結構。美國有鉅額貿易赤字,而中國有龐大的出超。對其他國家而言,中國更像是國際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從美國失去的市場,很難從中國拿回。
從支出面看,美國民間消費占了GDP的七成左右,中國消費則不到四十%,反而是投資占比達四十二%;美國的私人消費,比中國的整體經濟規模還大。從經濟看,或許可以「去中」,但很難「非美」;除了已無利可圖,否則就算川普政府設下重重障礙,對多數企業而言,依然是要想辦法繞道前往,而非直接繞過。
美國加徵各國的對等關稅,是以各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金額為基礎計算,不論是匯率、關稅或貿易障礙的任何原因,美國就是要減自己的逆差金額;對各國而言,談判更難,可是對抗或讓步方式也更有彈性、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