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04 05:33

解放日成敗 川普下台後才確定 貿易改革目標不明恐引報復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 2025-04-03 02:00 ET



川普的解放日成效需要多年時間驗證。(歐新社)
「解放日」何時才能讓人「解放」?很難說,因為除了川普之外沒人知道他的關稅到底是什麼樣子,或許真的就只是20%的統一關稅。

這位善於重新定義事物的總統將全國注意力放在輪廓模糊、目標不明確的貿易改革上。如果股市不再是他的參考指標,如果成長困境和物價上漲被視為短暫的痛苦,那麼美國人很難評價川普任內的經濟表現。

美國製造業的復興是評價「解放日」成功與否的一個標準。但以此作為指標也意味著將時間範圍延長到川普任期之外。即使堅持民粹主義是值得的,也要一段時間後才能看到最終結果。

但痛苦的衝擊會先到,經濟的輝煌只會晚到,而且是很久以後。

雖然從美國優先的角度來看,增強自己的能力、減少對國外市場的依賴很合理,但毫無疑問,這個過程將需要數年才能完成。

推動過去兩年金融市場成長的對開發人工智慧(AI)的關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Wedbush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在最新報告中寫道:「現實情況是,半導體行業植基在亞洲,核心基礎和製造基地在中國。」「即使只將10%的供應鏈從亞洲轉移到美國也需要3-4年的時間,成本高達數千億美元,何況中間還會對供應鏈出現嚴重的耽誤和挑戰。」

「解放日」也將引發目標國家的報復。這將使美國製造業基地的轉型變得複雜。雖然國內生產商努力從關稅較低的市場採購投入品,並提高在美國境內建造和組裝的能力,但外國政府不太可能袖手旁觀。根據白宮的理解,「解放日」在許多情況下會拖延或阻礙美國的生產能力。

艾夫斯寫道:「更廣泛的擔憂是,中國積極採取報復措施,限制下一代輝達(Nvidia)晶片硬體的供應鏈,同時促使更多中國消費者購買中國商品,例如華為取代蘋果,比亞迪取代特斯拉等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