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了吧?!
我之前說的sakula or自己人or員工親朋好友三叔公四嬸婆五伯父六姨媽...
利用俗稱的自己人造價部隊去買預售屋 是真的了吧?!
實價登錄炒房揭秘!洗房價vs.車位灌水 同社區前後價差恐多付上千萬|買房財之道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2025年4月1日 週二 上午9:07

▲洗房價手法行之有年,買房要多做功課避免當冤大頭。示意圖/Getty

- 「左手賣右手」炒作行之有年
- 少數幾筆異常行情要注意
- 「拆車位拉高單價」建商慣用技
【文/蔡碧月】房地產的都市傳說「洗房價」行之有年,實價登錄雖然提供即時交易行情,但數字背後可能暗藏炒作。房價異常真相大揭秘,專家教你判斷合理行情。
利用「定錨效應」拉行情
「所謂的洗房價,就是利用實價登錄的公信力來拉抬房價。
只要高價的成交價格可以被記錄在實價登錄上,就可以拉抬整個社區未來的成交行情。」曾經從事不動產鑑價工作的「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透露,「洗房價」手法行之有年,例如
有些新建案,開賣沒多久就成交創新高,仔細追查買方的背景之後,才發現是公司自己人買的。
他強調,這種透過自己人左手換右手的交易炒作,讓不知情的人對整個社區的房價有所預期的作法,市場也稱為定錨效應。
但是,一般人要怎麼判斷這種異常的房價呢?
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認為,「首先是實價登錄的樣本數要有代表性及趨勢性。」亦即判讀實價登錄行情時,一定要有一個概念:要排除異常值,社區少數幾筆偏高或偏低的成交,並不代表正常市場行情,「所以銀行的內部估價,通常都要參考3筆實價登錄,比較慎重的,甚至要6筆,就是避免少數異常值造成的偏誤。」
他表示,「成交價格合不合理,也不能只看這個社區,必須要跟區域周邊同性質的社區比。」行情有比較效應,當這個社區房價上漲,旁邊類似的社區也一定是同時上漲。不會A社區大漲,B社區卻完全不漲。
他舉例說明,早前新竹某社區揭露的實價登錄,在房地產社群掀起了一陣討論。該社區在去年7月時有2筆成交行情創歷史新高,達到一坪90萬以上,但到了10月卻大幅回跌到6~7字頭,背後代表什麼意義?
異常行情恐讓買家多付千萬
深入研究該社區的實價登錄成交趨勢,在上半年,除了一筆明顯較低4字頭的成交,社區其他多筆的成交行情,都很穩定的維持在6~7字頭左右。而社區周邊區域同性質的社區房價,也都成交在這個區間,因此依社區本身及周邊的社區實登行情,可以認定6~7字頭就是這個社區的合理房價。
但到了7月,神奇的事情出現了。明明用7字頭可以買到的社區,卻出現2筆9字頭的成交紀錄,足足跳空上漲30%。雖然無法確定該社區的這兩筆成交,背後究竟有甚麼故事,也有可能不是洗房價,而是買方確實認定有這個價值。但如果把這兩筆9字頭的實價登錄排除,該社區全年度的成交行情就是維持在6~7字頭這個水準。所以該社區10月份最新成交回到6~7字頭,其實也算是回歸社區成交均值。
「如果當初沒有發現這樣的實登行情有可議之處,7月跟著當時那兩筆社區最高價買房,到現在可能就直接多付將近1千萬了。」
在實價登錄裡,過高或過低的行情,常會讓人質疑。有些交易明細打開的時候,會發現它直接載明員工親友等特殊關係交易等理由。除此之外,沒有交易明細的異常高價,其成交的細節和理由,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邱愛莉指出,建商可能會利用車位讓房子看起來單價高一點。假設一間20坪的預售屋,每坪成交100萬、車位是250萬元,總價是2250萬元。建商在總價上沒有作假,但取巧性的利用車位拆帳少一點,拉高房子單價,雖然一坪從100萬變102萬,只高了2萬,但在售屋現場就有幫助了。示意圖/Getty
預售鑽實登漏洞 利用車位抬價
House123 執行長邱愛莉表示,
「洗房價」在預售市場比較可能發生,在實價登錄裡,要判別是不是建商「洗房價」,可以看看登錄幾筆?如果只登錄一、兩筆交易,比較容易有可能是「洗房價」,不過現在規定預售買賣一個月內要登錄行情,事後修正還會被罰款,所以現在利用交易登錄去定錨行情的沒有像以前那麼多,但是現在的確有另外一種做法。
她解釋,建商可能會利用車位讓房子看起來單價高一點。假設一間20坪的預售屋,每坪成交100萬、車位是250萬元,總價是2250萬元。實登的時候,總價還是一樣,但車位價格少報,只刊210萬,剩下的灌到房子上,實價登錄上每坪房價就變成102萬元。建商在總價上沒有作假,但取巧性的利用車位拆帳少一點,拉高房子單價,雖然一坪從100萬變102萬,只高了2萬,但在售屋現場就有幫助了。「
不過,拆車位可以拉抬小坪數房子,大坪數分母大,拉抬效果就沒有那麼顯著。」
總而言之,實價登錄提高了交易行情的透明度,但難揭示交易背後動機。想買房的人,應審慎分析數據、參考周邊行情,避免因市場操作(如「洗房價」)或定錨效應影響,導致掉入高價購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