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0 15:50

習近平近期頻頻對中國民企及跨國企業示好,外界認為,這凸顯北京對經濟放緩及美國遏制中國技術發展的擔憂。(歐新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經濟學人指出,DeepSeek 和 Manus AI等中國科技公司引發投資熱潮,MSCI中國指數已比美國指數高出 20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川普政府發起關稅戰和經濟放緩危險的擔憂,拖累美股,即使如此,美國投資者仍對中國心存警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待包括輝瑞、賽諾菲、高通等在內的40多家大型跨國公司。習近平想讓這些大型跨國公司的領導人們放心,習近平對他們說,中國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消除你們的疑慮,堅定你們的信心,來這裡發展,共享中國的發展機遇。
此前,習近平2月下旬則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與會者包含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等一眾科技巨擘,連過去因抨擊中國金融監管慘遭打壓數年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現身。外界普遍認為,北京想藉此傳遞支持民企的訊號,這凸顯習近平對經濟放緩及美國遏制中國技術發展的擔憂。
這樣做就能吸引外資重返中國嗎?經濟學人指出,儘管 DeepSeek 和 Manus AI等中國科技公司引發投資熱潮,MSCI中國指數也比美國指數高出 20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好戰的川普政府和經濟放緩危險的擔憂則拖累美股。即使如此,就吸引國際投資者重返中國嗎?到目前為止,似乎並不順利。
報導提及,當外界看到2010年代初中國龐大的經濟和快速的成長時,許多人看到一片充滿無限機會的土地。然而,最近,經濟成長放緩以及北京當局對從遊戲製造商到輔導公司等私營企業的打擊,導致外國機構持有的中國國內上市股票比例減少,從 2021 年初的 6.4% 下降到 2024 年底僅 4%。
目前市場上漲的主要受益者是香港上市的高科技股,反映出西方投資者對中國人工智慧的新熱情。若是論及中國A股,投資人就比較猶豫了,廉價可能是恢復外國興趣的必要條件,但還不夠。
報導直言,當前有3問題令投資者保持謹慎,必須解決所有問題,他們才能大批返回中國市場。第一個問題就是對民企的監管問題,目前已取得些微進展,上個月習近平與民企座談,昔日對民企的鎮壓似乎正在出現放鬆跡象。
第二個問題是經濟問題,過去幾年,受房地產行業低迷的影響,中國經濟陷入衰退,大多數中國大型企業成長的主要引擎-消費支出受到重創,3月16日,北京推出新的經濟救助方,試圖刺激消費,該計劃包括補貼消費貸款利息和適度增加中國政府吝嗇的退休金等措施,對經濟有助益。然而,其價值僅佔GDP的 2%,遠不足以真正拉動消費。
最後一個挑戰,也是在可預見的未來看起來最不可能解決的挑戰,就是政治。中美關係不佳使得美國投資人心存警惕。2023年,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規則,要求美國私募股權投資者如果希望投資中國某些高科技領域,必須獲得批准,川普可能會擴大禁令。
報導稱,這對華爾街本身來說,這意味著投資中國的門檻已經提高,出於政治原因,他們不能對中國表現得過於樂觀。不過,杜拜、日內瓦和新加坡的同行不會感受到同樣的罪惡感,美國政治可能會將外國人推向中國,同時將美國人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報導總結,中國政府和商界之間的休戰以及對中國技術創新興趣的高漲,引起海外投資人的興趣,不過,現在做出結論為時過早,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