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25-03-31 05:29

氣溫恐跌破10℃…醫提護身護心3招 「這」族群要注意

記者廖靜清/台北即時報導 2025-03-30 17:21 ET




大陸冷氣團南下,台灣氣溫急凍,醫師呼籲做好保暖工作,高齡族群慎防心肌梗塞、中風。(本報資料照片)

受到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台灣氣溫急降,不少人感受到低溫威力,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室主任李宜恭表示,這波冷空氣還會再維持4天左右,民眾要小心溫差帶來的威脅。尤其,老人家對溫度的調節能力較差,容易增加心臟負擔,提高猝死風險。

李宜恭指出,溫度急速擺盪,彷彿從夏天直接回到冬天,降溫相當有感。他強調,寒冷氣候除了導致人體熱量迅速流失,還會讓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年輕人可適應血管收縮與擴張的調節機制,但老年族群或慢性疾病患者的血管調節失靈,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患者的血管較一般人敏感,低溫會讓全身血管收縮收縮更厲害,心肌梗塞、中風意外機率大增。「低溫與出血型中風具有高度相關性」,李宜恭說,當溫差大或氣溫低於攝氏20度時,急性出血型中風患者高於缺血型中風;而氣溫低於攝氏10度(華氏50度),中風發生率更是急劇攀升。

該如何預防低溫傷害呢?李宜恭說,外出留意四肢與頭頸部保暖、適量補充水分、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良好習慣有助身體對抗寒冷。另外,低溫可能刺激呼吸道,導致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症狀加重。他指出,「低溫空氣」易引起氣管強烈收縮、咳嗽,使人感到胸悶、呼吸困難。
防寒保健三招

1.保暖禦寒:以洋蔥式穿搭適應進出室內的溫差,掌握「內層保暖、中層隔熱、外層防風防水」原則,避免溫差大造成體溫流失過快。

2.補充水分:適度飲用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建議喝水量大約為1500至2000cc,另要節制飲酒,維持血壓平穩。

3.適度運動:即使待在室內,也要定時起來走動、避免久坐,促進血液循環。在戶外運動要先暖身,避免運動傷害。
李宜恭提醒,低溫容易誘發心臟病、中風急性發作,最容易發生時間在「朝5晚8」,即清晨5點以及晚上8點後。保暖工作從起床那一刻就開始,先躺在床上伸展四肢後再慢慢下床,漸進式慢慢增加身體活動。本身有肥胖、三高、糖尿病、心臟病等,須特別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