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3-31 04:24

多年來只跌不漲…美核心產品物價 去年9月起開始翻升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2025-03-30 15:00 ET



美國多年來只跌不漲的核心產品物價,從去年9月起開始翻升。(歐新社)
美國多年來只跌不漲的核心產品物價,從去年9月起開始翻升,而川普的威脅將使這項重大的通膨挑戰益發嚴峻。

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年間,美國核心產品物價連1分錢都沒有漲。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扣除能源與食品之後的核心產品物價,在2011-2019年期間下跌1.7%,同期核心服務業務架年升2.7%,使核心CPI平均年升2%。



新冠疫情期間,產品價價格一度飆高,2023年夏季從頂峰回降,但從去年9月起核心產品物價平均月升0.1%,今年2月更上漲0.2%。

聯準會(Fed)主席鮑爾3月表示,「產品通膨已經出現」。Fed經濟學者發現,1998-2014年期間進口產品價格平均年降0.6%,但未來將難以重現這項好處,因為沒有第二個中國將緩解全球的通膨壓力。

TS Lombard機構首席美國經濟學者布里茲指出,「最近數據顯示,產品已不再像2010年代那樣壓低通膨率」,並預測產品價格上漲推升整體通膨率上升到3%左右。

能源價格是另一項福音,2019年全球油價也比2010年代初期便宜,因美國出現頁岩石油熱潮,有助於降低製造業及國內、外運輸成本。

但現在不僅進口產品物價不再下跌,川普的關稅措施反而將使進口品價格更貴。高盛預測,關稅將使今年個人消費支出(PCE)核心平減指數上漲3%,高於2月時的2.8%漲幅。

里奇蒙聯準銀行與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上周公布對400位企業財務長所做的訪調指出,未從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進口產品或零組件的企業,計劃今年漲價2.9%,而從這三國進口的企業計劃漲價5.1%。

理論上,一次性提高關稅只會造成一次性的物價上漲,因此通膨只會短暫上升,約在關稅實施一年後恢復原狀。但關稅卻可能透過其他管道加重通膨壓力。關稅減少了競爭,讓國內生產者能加碼漲價,例如從今年元月以來,美國國內與全球鋼價的差距已大幅擴大;再者,由於國外競爭減少,國內生產者採用最新科技或提升勞動生產力的壓力減輕,也會加重長期成本壓力。

產品價格上漲未必意味整體通膨將會永久上升。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者考斯曼指出,在長期間,央行有強大的力量能夠控制物價。但少了全球性的順風來壓低產品價格,Fed必須使利率比通膨達標時的水位更高。他表示,「Fed將在進一步抑制需求,或容許通膨居高之間做出選擇」。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