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2025-03-03 01:10 ET

英特爾28日宣布,將把俄亥俄州兩座新晶片廠的完工時程延後到2030年後啟用。(美聯社)
美國半導體巨人
英特爾公司28日宣布,將把俄亥俄州兩座新
晶片廠的完工時程延後,延到2030年後啟用,對這項280億美元的
投資計畫改採審慎態度。
第一座廠原訂今年開始啟用,是英特爾數十年來首座晶圓廠。
但根據該公司聲明,第一座廠要到2030年才會完工,然後在同年或次年開始投產。第二座廠預定完工日期延到2031年,可能在2032年上線。
英特爾副總裁兼全球業務負責人錢德拉塞卡蘭發布聲明說:「我們持續投資美國各地的廠址,所以晶圓廠開始生產的時程,與本公司業務及市場整體需求相稱,非常重要。我們做法一向如此,這讓我們能以負責方式管控資本,並依照客戶需要調適。」
他還說:「我們將放慢建廠步調,同時保有應客戶需求加速施工和啟用的彈性。」
英特爾遭遇營收萎縮和虧損日增,不得不縮減擴充產能的計畫。
俄亥俄廠被視為象徵英特爾的復興,以及美國晶片在地生產。英特爾曾對該廠寄予厚望,盼能打造成全球最大半導體設施。
美國前總統拜登任內通過「美國晶片與科學法」,對國內半導體投資提供聯邦補助,英特爾是一大受惠者,估計可獲直接融資79億美元。
但近來英特爾計畫面臨變數。執行長基辛格去年底遭逐出,至今未任命新執行長,且關於英特爾可能分拆出售的市場議論紛紛。
另據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Bernama)報導,大馬總理安華在布城(Putrajaya)告訴記者,安謀本周將與馬來西亞簽署在當地設據點的協議。
安華透露,他上周五與安謀執行長進行了討論,軟銀執行長孫正義也參與此次會議。
這個東南亞國家去年承諾投入至少250億馬元(56億美元)來支持國內的半導體產業,尋求在美中緊張局勢重塑全球供應鏈之際、提升國際上的地位。馬來西亞是全球第六大晶片出口國,目標是2030年前把半導體產業的出口額翻倍至1.2兆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