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0 05:30
![](https://img.ltn.com.tw/Upload/business/page/800/2025/02/10/115.jpg)
達明製造協作型機器人產品,背後有廣明光電及廣達強大的支援,最受市場看好。(資料照)
記者方韋傑/專題報導
![](https://img.ltn.com.tw/Upload/business/page/800/2025/02/10/116.jpg)
機器人代工廠概念股
台灣人型機器人產業中,以達明(4585)最受市場看好,股價也在眾多概念股中出類拔萃,主要原因在於其「血統純正」,本業就是製造協作型機器人硬體產品,背後除了有母公司廣明光電(6188)強大的研發團隊支援,更有廣達(2382)強而有力的集團資源挹注。
近年來在AI技術演進下,達明進一步深入機器人智慧視覺系統領域,同時增進軟硬整合實力,向市場釋出以圖像化、拖拉式編輯流程為主的創新型編程軟體,提供模組化的功能節點(Node),讓客戶不需專門撰寫程式碼,在沒有任何編碼經驗的情況下,就能透過直接拖曳節點,組合出一套任務動作流程,以便投入應用場域。
雖然去年AI伺服器產業鏈的火熱盛況與亮眼獲利表現,令投資市場大開眼界。不過,達明執行長陳尚昊認為,後續的AI產業亮點將不再僅侷限於伺服器,機器人市場的成長潛力也將有目共睹、後市可期,以達明今年的展望來看,總營收有機會比去年高出2成以上,而這只是整體機器人市場向上成長的一環。
目前國際上知名的機器人業者漢森(HANSON ROBOTICS)、豐田(Toyota)和PAL 等企業,正在開發具有對話能力與情感識別功能的高階人形機器人,鎖定不斷增加的家庭護理需求。同時,專注於自閉症療法與行動輔助的新創企業,也著手為特定使用者提供專門化的解決方案。
台廠聚焦工業自動化客製化商機
觀察台廠在機器人市場的發展方向,考量國內厚實的資通訊產業實力,以及合作多年的國際供應鏈夥伴,皆致力於提升智慧製造能量,因此現階段主要聚焦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客製化商機,如所羅門(2359)將自家AI視覺引導技術結合旗下代理的機械手臂,羅昇(8374)也攜手台達電(2308)在機器人領域分進合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