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son1980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0-12 04:42
劉憶如:諾貝爾獎反映經濟顯學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今晚表示,今年3位美、英經濟學者因為發展出可用於解釋企業職缺找不到人填補、失業率卻無法下降的理論,顯示勞動力議題是當前的經濟顯學。
諾貝爾委員會今天宣布,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戴蒙(Peter A. Diamond)、西北大學學者摩坦森(Dale T. Mortensen),以及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皮薩瑞德(Christopher A.Pissarides)共同獲得。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憶如表示,戴蒙可說是行為經濟學的祖師,摩坦森和皮薩瑞德則是將戴蒙的理論應用到勞動市場領域。
劉憶如指出,今年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理論都顯示失業和市場配對的行為經濟學有關,例如失業率居高不下,不光是民眾因缺乏誘因而失去找工作的動力,法人(企業)的裁員行為也左右失業率。
劉憶如表示,她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時,研讀包括戴蒙在內的許多經濟學大師理論;她母親前財政部長郭婉容在麻省理工學院修讀碩士時,也修過戴蒙的財政學。
劉憶如說,戴蒙最著名的理論其實是世代交疊模式(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過去古典經濟學派主張人類只會追求自己的最大效益,但這無法解釋父母為何願為孩子犧牲,世代交疊模式將時間因素串連起來,主張人類思考利益時,其實不會短視到只顧眼前,而是會將未來的利益列入考量。
劉憶如指出,世代交疊理論可以應用到任何領域,包括稅制改革、退休金提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