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3 05:30
資策會董事長黃仲銘最想做的,就是將資策會打造成數位轉型的領導機構,協助台灣產業AI化。(記者魏錫賓攝)
記者魏錫賓/專訪
黃仲銘
「現在可能只覺得人工智慧(AI)是一個話題,其實以後每家公司都會AI化,就像以前網際網路剛出現時,只有一些專門的.com(網路公司),後來證實,每一家公司都是.com。」曾經成功創業且帶領公司上櫃的資策會董事長黃仲銘說,從去年就任後最想做的,就是將資策會打造成數位轉型的領導機構,結合資訊服務業者,共同協助台灣產業AI化。
黃仲銘指出,資策會已經成立45年,成立之初也是資訊產業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而台灣從最早期的電子錶、遊戲機,再進入電腦製造,然後台積電(2330)誕生茁壯,電子產業一直都能調整方向,掌握著趨勢順勢成長。
45年後的今天,談論已久的AI終於受到廣泛的重視,黃仲銘認為,資策會與剛創立時一樣,又來到風口上,因為AI應用剛起步。台灣在硬體部分已扮演關鍵角色,但在軟體、平台的部分,一向相對較弱,可是這一次一定要跟上。他說,「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現象,在電腦時代,真正成為產業巨獸的其實是軟體公司,包括Amazon、Facebook、Google,甚至短影音等;未來AI的應用,可望再百花齊放,沒有一家公司不需要AI。」
資策會扮演「設計者」 攜手業者創造產值
黃仲銘表示,資策會做為國家軟體業的主要智庫,必須承擔起協助台灣產業AI化的責任,但在過程中,資策會將扮演「設計者」,而不是「製造者」的角色,也就是在建立機制、模式後,與民間資訊服務業者合作更快速地幫助更多企業AI化,譬如針對醫療行業,資策會已經協助數家醫院設計出AI導入的解決方案,但醫療院所很多,因此資策會將與資訊服務公司合作,由他們去服務更多醫療院所,迅速提高台灣在這一部分的產值,甚至是向外輸出,推廣至其他國家。
「這樣的模式建立後,就會有更多新創公司誕生,因為有興趣的年輕人,看到商業化的希望,自然就會進入發掘新的機會;就像大自然一樣,生命會自己找出路。」黃仲銘豪氣十足地說,「在web 1.0的時候,台灣沒有平台,或許到web 3.0的時候,台灣能出現獨角獸,甚至產業巨獸。」
曾成功創業的黃仲銘認為,台灣過去未能發展出大型軟體公司有幾個原因,一是內部市場不夠大:現在流量是營收,過去軟體下載量就是營收,而營收、獲利高,才有資源進行優化,再擴大規模;另外,台灣偏向代工,一向較重視製造,也造成發展方向的傾斜。此外,第3點更是重要,就是資金不易籌措:台灣的天使投資人不多,在企業新創最辛苦時,找錢相當困難。
組織產業投資聯盟 為軟體新創公司找資金
黃仲銘無奈地笑說,過去教書時都告訴學生「創業不要找親友投資,因為會有許多莫名的壓力」,可是後來自己創業,還是只能找親友。他指出,國內過去沒有形成天使基金發展的氛圍,投資人對新創公司有較多的質疑,包括創辦人的穩定度、獲利的可能性等,而國外的大型基金,也較少到台灣尋找軟體投資標的。
黃仲銘表示,政府現在有注意到新創公司資金面的問題,數發部、國科會及國發會等都有提高資源的挹注;資策會也將與產業界、投資機構組成聯盟,在協助產業AI化時,將在技術及商業模式上做先期的判斷,發掘有潛力的新創軟體公司,介紹給投資機構。他認為只要未來成功的案例一多,資金的引入就不是問題,就像若知道太平洋某區域有漁場,捕魚人自然會聞風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