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0 05:30
新加坡外籍勞動力
■魏錫賓
韓國上週進入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的超高齡化社會,我國預計2025年將會跟進;愈來愈多國家與在2006年就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日本一樣,必須面對勞動力缺乏的結構性問題。為了彌補人力的不足,估計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新加坡,是採取如部分中東國家的策略,大量引進外籍勞工,希望使經濟的運作更為順暢。
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人口結構不同,加上不少人為了尋求更好的薪資福利而離鄉背井,使得國際移民在經濟貢獻中領有一席之地。根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統計,國際移民占中東的阿曼勞動力達65%、約旦則有38%,而歐洲的盧森堡也有60%;在ILO蒐集到資料的140餘國中,前45名的比例都至少有10%。
人口數量增減或是結構改變,對生產與消費都有影響。人口持續降低,除難滿足勞動市場的需求,亦會減少消費的動能;而外籍勞工能補充勞動力的不足,也是部分國家提高人口的主要來源。以新加坡為例,根據官方統計,新加坡每年人口雖多有成長,但主要受外籍人口數影響。
新加坡總人口數在2014年約為547萬,其中非本國人有160萬左右,2024年年中總人口成長至604萬左右,已有186萬人為非本國人。在10年間,本國籍人口成長約8%,而外籍人口則增加了16.3%。
新加坡的人口雖有增加,但失業率非常低,除了2020、2021年肺炎疫情外,長期都在2.0%上下波動,2023年僅為1.9%;人力缺乏的勞動力問題,在新加坡非常典型,部分行業無法雇用到足夠的勞工,一直處於缺人狀態,只能以大量的外籍勞工補充。新加坡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23年就業中的人口約有384萬人,其中本國人有230餘萬(含持永久居留證者),其餘是就業中的外籍勞動人口,約占38%。
新加坡對待本國、外國勞工並不相同。沒有法定最低薪資的新加坡,工資雖本就由雇主及員工依市場行情議定,但一般外籍勞工工資較本國勞工低甚多,且福利亦與本國勞工相差甚遠,所得稅率也有不同。
外來勞工能提高勞動市場的供給,但不少本國勞工擔心薪資因此受到壓抑,新加坡政府於是一再強調,既關心居民就業,也特別注意他們能否在高薪、高成長的領域找到工作。大量引進外籍勞工,並未使新加坡人的薪資受到限制。根據新加坡人力部統計,全職受僱的該國國民每月薪資中位數從2014年的3770元(新加坡幣,下同;約為新台幣90480元),成長至2024年5500元,10年間增加了46%,且幾乎年年增加,僅2020年肺炎疫情擴散時稍有下滑。
專業人才與資金一樣,各國都在積極爭取,而在人力天平的另一端,某些辛苦的勞力工作,在部分地方也長期缺工,同樣有需求。工作雖沒有貴賤,但隨著社會演進、變得更為富裕,有些工作沒有足夠吸引力,難以吸引本國民眾,而成為結構性問題。
一視同仁的對待本外籍勞工,是基本價值的維護,也不是每個國家都像新加坡,容許較有彈性的調整,但當勞動力持續下降、現實與理想有衝突時,或許應該更應深入思考,是否能取他人所長,想出多數國人能夠接受的折衷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