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0 05:30
中國打擊西方企業並限制關鍵礦產和其他必需品的出口,只會鼓勵美國和其盟友加倍努力與中國脫鉤。(路透資料照)
限制關鍵礦產等商品輸出 將使美國和盟友加速經濟脫鉤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的幾週內,中國展示了與美國爆發貿易戰時可採取的反擊方式,包括切斷日常產品所需的金屬、懲罰在中國做生意的美企等,但過於激進地使用這類工具,可能會帶來適得其反的風險。
最大的風險在於,打擊西方企業並限制關鍵礦產和其他必需品的出口,只會鼓勵美國和其盟友加倍努力與中國脫鉤;只要中國高度依賴向西方消費者出售商品的經濟模式持續,這就會給北京帶來麻煩。
分析師指出,雖然中國能使用其掌握的經濟工具給美國帶來痛苦,但北京更可能謹慎地使用這些工具。相反的,若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兌現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六十%關稅的承諾,北京可能利用這些措施迫使川普談判來達到休戰。
川普在二○一八年開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北京也對美國進口的食品、化學品和紡織品調高關稅做為回應;隨著更激烈的貿易衝突迫在眉睫,北京一直在展示首波貿易戰以來更完善的工具,並認為這些工具比以牙還牙的關稅升級更有效。
本月稍早,北京加強用於製造先進電子產品、電池等領域的原料的出口管制,以回應拜登政府切斷中國取得某些用於人工智慧記憶體晶片的決定。中國也擴大對無人機製造的零件控制,並對輝達展開反壟斷調查,同時保留一份「不可靠實體名單」,列出在中國做生意面臨額外阻礙的美企。
然而,儘管中國在關鍵礦物的生產和精煉方面具主導地位,卻並非全球唯一供應國。美國去年從加拿大進口的鎵比從中國進口的更多,美國加工鍺的最大供應國是德國,這兩種礦物對於半導體、飛彈系統的生產都至關緊要。
經濟低迷下排擠西方品牌 反刺激外企縮減在中投資
另外,懲罰在中國有業務的美企,也不像從前那樣構成威脅。中國經濟持續低迷,加上努力排擠西方品牌、支持國內對手,這意味許多美企在中國舉步維艱,但結果便是中國對美企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並可能說服美企減少在中國的業務或投資。
「捍衛民主基金會」中國高級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表示:「中國的每一個激進措施都會加速美企的多元化和脫鉤努力,這是個自我強化的循環,就像中國自己的經濟螺旋一樣,北京的行動最終會進一步削弱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