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2 00:44
中國全面放寬過境免簽,吸引外國遊客或商務活動,促進經濟成長,但境內安全隱患讓政策實際經濟效益受到質疑。 (路透檔案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日前宣布全面放寬過境免簽政策,以吸引更多外國遊客入境觀光或從事商務活動,帶動內需市場,促進經濟成長,然而中國境內的安全隱患引發關注,使該政策的實際經濟效益受到質疑。
《美國之音》報導, 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12月17日發布公告,將外國人過境中國的免簽停留時間,從原先的72小時或144小時延長到240小時,新增21個過境免簽入出境口岸,同時進一步擴大過境免簽證停留活動區域。
為了促進外國人入境觀光與經商,中國從去年12月開始,片面對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等十幾個歐洲國家實施免簽政策;今年7月1日起,又進一步擴大到紐西蘭和澳洲等國。累計已對54個國家開放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如今進一步延長至240小時。此外,對於美國遊客,也簡化了簽證申請流程。
但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數據顯示,這些免簽措施的效果有限。今年1月到7月,中國接待的外國遊客超過1725萬名,遠低於疫情爆發前2019年的9770萬人。
與中國情況相反的是,日本自今年3月以來,每個月都有超過300萬國際遊客造訪,今年上半年共有1778萬外國遊客訪問日本,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南韓今年上半年接待外國旅客770萬人次,已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準。
儘管中國一再加大免簽力度,還提供多項優惠措施,卻仍未出現明顯效果,主要是因為中國推行《國安法》、《反間諜法》,加上長期煽動民眾的排外情緒,導致許多外國人覺得來中國旅遊不安全,尤其是今年發生的襲擊美國教師和日本僑民事件,令外國遊客對前往中國旅行更是望而生畏。
旅居紐西蘭的中國時政評論家丁強認為,中國新政策主要惠及持外國國籍、經常往返中國的華人群體,這些人往往在中國國內有重要利益,但他質疑此政策能否大幅提升中國經濟。
丁強指出:「政策放寬讓上述群體方便返鄉,但不可能造成中國經濟的顯著且時值的提升。此外,北京當局希望透過開放入境政策,打造開放的形象,來『說好中國故事』,以振興經濟,但因中國目前的社會安全問題和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可能令許多外國人不會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