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5 05:30
數發部十月在台東展示首顆國產國造的繫留型高空氣球,透過把基地台裝在氣球上,建置近地高空通訊平台,擴大網路範圍涵蓋,有望提升救災時期的通訊韌性。圖為數發部日前測試成功案例。(數發部提供)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台灣已有海纜、微波、衛星等多種通訊方式,為何數位發展部還要推動高空通訊平台?數發部資源管理司長牛信仁指出,「這呼應部長黃彥男提出的三支箭之一:『數位韌性』,整合海、陸、空多個網路通訊,達成『多元異質』的目的,也就是當其中一個故障時,另一個網路能夠備援。」其中「韌性」指的是在外力侵害下快速復原的能力。
四種通訊技術比較表(資料來源:數發部 製表:記者徐子苓)
海纜、微波、衛星、高空通訊平台 4大通訊科技超前部署
台灣地震頻仍又面臨戰爭風險,緊急時刻若網路中斷,將影響指揮體系的調度、民眾與親友間的聯繫,數發部肩負提升我國數位韌性的重大任務,正逐步建立海、陸、空綿密的通訊網絡。海域主要是海纜、陸域是行動網路、空域則是非同步衛星(包含低軌道、中軌道衛星)和高空通訊平台。
海域》強化海纜韌性 建置微波備援
海域方面,因海纜傳輸容量大,成為我國對外通訊主要方式,一旦周遭連通的十四條國際海纜受到破壞,我國恐淪為網路孤島,因此數發部成立後陸續啟用微波等備援通訊,並強化海纜韌性,例如將國際海纜登陸站列為重要關鍵基礎設施、補助國際業者來台建置登陸點。
陸域》災難漫遊機制 斷網可跨網救援
陸域方面,數發部提出「災難漫遊」的演練機制,在緊急時刻,只要有任何一家業者的行動網路仍可使用,用戶就能透過該網路進行通訊。舉例來說,國內三大電信業者中,當A電信的行動網路中斷,用戶仍可藉由跨網漫遊連上B電信的網路。
空域》中低軌衛星站點 訊號涵蓋全島
空域方面,台灣已耕耘衛星科技數十年,國科會力拚在二○二六年發射第一枚B5G低軌通訊衛星,但在我國布建自己的星系之前,數發部找上國際衛星業者合作,包含低軌衛星二哥OneWeb、中軌衛星SES,在國內外建置七百多個終端設備站點,接收衛星大廠的訊號。目前台灣全島都已在訊號涵蓋範圍內,今年四月花蓮強震,台灣首次在災難任務中啟用低軌衛星通訊。
這些通訊方式各有優勢、互為備援,數發部還模擬不同階段適用的通訊系統,包含平時整備階段、區域性網路中斷、大規模網路中斷、陸海網路全部中斷,確保不同緊急狀況都有網路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