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飽貓 發達公司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9-21 16:37

今週刊 (717)整理

央行打房、五都選舉逼近/景氣不明下928房市檔期大解析
前言
小李選在九月九日黃道吉日與女友完成終身大事,婚前央行打房打得凶,預期房價會回檔修正的小兩口,有意在接下來的九二八檔期買間房子、共同編織小家庭的美夢,但最近問了一下房仲,竟然得到「量縮價卻持續漲」的答案,讓他們懷疑:現在到底要不要進場買房子?
北台灣推案量萎縮/未影響投資型預售產品
寶舖建設董事長劉克健觀察,近期豪宅市場買方仍以鮭魚返鄉的台商為主,由於台北市場太小,「只要一有外來資金進入,池水很快就溢滿了,土地價格不太可能往下走,房價自然不會下跌。」
與往年九二八檔期最大不同,開價屢創新高的瘋狂場景已不復見。市場上新推出的豪宅建案寥寥可數,其中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一段神旺大飯店隔壁,由頂高建設投資興建的八十億元豪宅案「天觀」,每坪預計開價一二○萬元至一三○萬元「試水溫」,銷售的好壞與否,被視為年底北市豪宅買氣是否持續的重要指標。
今年九二八檔期將在敦化南路商圈推預售案的劉克健表示,這二十年來,看盡房地產景氣起起落落,對於政策性打房早就已經免疫,因此不畏景氣變化,今年寶舖一口氣就在大安區推出三宗建案,十月初將正式公開的預售案,因為聘請到華裔服裝設計師吳季剛操刀,準備開價每坪兩百萬元。
由於景氣混沌不明,目前建商多抱持觀望保守心態,例如日勝生原定第四季公開預售的南港捷運機廠聯合開發案,近日已決定採取「先建後售」度過這波不明景氣;至於期待後市的建商,仍按原定計畫搭建接待中心,預計等十二月選舉過後,再正式進場銷售。
近日正籌備台北市木柵水岸住宅預售案的嘉磐建設董事長魏嘉銘說,今年九二八檔期遇上十一月二十七日投票的五都首長選戰,檔期嚴重被壓縮,有些個案提早至九月初即展開「潛銷」,多數都延至明年初公開,大家都要把「子彈」保留到年底再強力行銷。
魏嘉銘不諱言,由於「投資客」仍是當前房市最重要買盤,五月以來,央行針對投資客祭出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是今年九二八檔期重要變數,首當其衝的就是使房市整體銷售率下降。
實際上,這些抑制措施並未大幅影響建商開價,整體房價未見鬆動;再加上這次的景氣觀望原因,並非來自房地產業內部問題,因此「台北客」投資者,逐漸將資金轉戰其他縣市,諸如新莊副都心,投資買氣已經逐漸回籠,甚至「區域客」購買比率都跟著升高。
五都合併有益利多/老舊住宅、商辦題材火熱
上櫃營建股金革科技就趕在農曆七月鬼門關後隔日,九月九日舉辦開工典禮,因為金革首次進軍新莊副都心推出的預售案「幸福公園」,九十二戶已於一個月內完銷,每坪成交價至少四十二萬元,看好市場充沛的買氣,金革董事長鍾俊榮現在正準備推出第二期,顯示預售市場的投資型產品,不受近日景氣轉淡影響。
全國不動產董事長葉春智表示,儘管五都選舉轉移民眾對房地產市場的關注焦點,但待選後合併升格確立,也將讓諸多房市利多題材更明朗化。以台北市為例,目前三十年老公寓住戶都在等待老舊住宅都市更新,容積獎勵提高到兩倍的政策上路。
至於精華地段豪宅,則仍具稀有性,七月底,台北市宏盛帝寶保留戶首度出現每坪兩百萬元成交價,市場解讀具兩項指標意義:第一,台北市豪宅客已經可以接受豪宅每坪兩百萬元的行情;第二,台灣房地產價值是可以與香港、北京、上海、東京及新加坡並駕齊驅,而且補漲空間非常大。
另外,還有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署及松山、虹橋機場對飛後,兩岸經貿互動以及陸客來台題材持續發酵,最明顯直接的就是這兩個月台北縣市店面交易火熱。
葉春智說,過去印象中只有台北市公館商圈才會出現上億元店面,日前台北縣新店市安康路二段一間三十坪店面,也以七千萬元售出,五年間至少上漲兩倍;央行打壓住宅市場,但可以明顯感受到有租金收益的商用不動產產品,詢問度特別高。
低利環境未變 游資仍氾濫/業者、專家未來信心滿滿
店面市場如野火燎原般四處竄燒,也使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太平洋SOGO百貨對面的「最牛店面」,在空租兩年後,也在八月租出去了,三層樓分別由美容業者菲夢絲及成衣品牌G2000包下。
因為買盤力道猛烈,店面市場也出現不少投資新面孔,有「印尼紡織大王」之稱的台商宋良浩,一年來狂掃台北市店面;今年四月剛以現金四億元買下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建國北路口的燦坤3C旗艦店,八月初又再掃貨,砸下現金五.二億元買下永康街的「高記」店面,以每坪五百八十五萬元天價站上永康商圈「店王」。景氣復甦使得連鎖業者付租能力轉強,再加上屋主願意降租等雙重效應帶動,讓沉寂許久的店面注入活水。
商辦市場也不遑多讓,八月以來,台壽保以二十五.六億元拿下南陽街慶豐銀行總行大樓、龍巖人本以八.二億元吃下台北金融中心部分樓層、元大建設斥資二十億元買下民生東路二段沈氏企業大樓後,都讓過去長期落後住宅房價的商辦價格翻身。
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以他從事房地產四十年經驗分析,目前國家領導人和政策都沒有變,除非再回到十年前鎖國時代,民眾所得難以增加、消費力不強,才會使台灣房地產市場崩盤。
他以目前的經濟情勢來看,不太可能再回到○八年金融海嘯時代,而且低利率的寬鬆貨幣政策還會再持續一陣子,畢竟美國都沒有升息,台灣也還不到要升息的程度。遠雄第四季預計推案量還有三百億元左右,主要集中在新莊副都心、內湖區與中山區。
此論點同樣也被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認同。陶冬八月底就喊出「台北房價一定漲」口號,認為就中長期來看,無論中美兩大經濟強權,至少還會維持貨幣寬鬆政策五年;因此他斷言,台灣的利率不可能真的大幅調高、新台幣也不敢大幅升值,低利環境加上游資仍氾濫,台北房價未來漲勢仍無可避免。
魏嘉銘說,兩岸簽署ECFA產生的資金行情,明年第二季才會明顯發酵,因此他認為近期房地產低迷的買氣,明年三月以後看得到曙光。
住展房屋網總監陳韻如表示,八月來客組數及成交戶數有回溫跡象,其中來看房子的民眾,較上月增加約二五%;成交的戶數,也比七月成長四成,市場似乎感受到一股蠢蠢欲動、正在急速醞釀中的購屋力道...
二0一0金控評比》國泰金讓出寶座 元大金黑馬奪第三/「雙引擎」發威 富邦金拿下榜首
前言
如果替台灣所有金控舉辦一場聯考,誰會是最高分的優等生?又有誰可以在各專業科目中勝出呢?由五位大學教授與《今周刊》連手進行的「二○一○年金控經營績效評比」,找出了這個答案。
這項金控績效評比,除了比誰會賺錢,還要比誰更懂攻城掠地,因此,想有好的名次,必須在財務績效、經營品質、策略績效以及公司治理,四個項目都有好成績才有機會。尤其兩岸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正式簽署,金融業進軍大陸市場在即,今年也新增了「海外華人區策略」的學科,考考十四家金控在海外經營到底行不行。
富邦金發揮購併安泰綜效
一如去年預測,今年榜首果然由話題連連的富邦金控拿下,而經營穩重的國泰金雖讓出龍頭寶座,卻依舊守穩第二名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歷年來成績落在中段班的元大金控,從第八名一口氣進步到第三名,進步神速,成為本次調查中最大黑馬。
儘管十四家金控架構各有特色,但去年景氣谷底反轉,經營上卻幾乎都迅速擺脫了金融海嘯的影響,考試成績明顯提高不少。其中又以富邦金控在財務績效上表現最佳,去年繳出EPS(每股純益)二.四七元,拔得頭籌,近三年來排名如同三級跳般,從第六名衝上冠軍。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彭金隆指出,自富邦金購併安泰人壽後,便充分展現出雙引擎的效果,但「雙引擎不是有就好,兩者規模大小要相當,才能展現爆發力。」既可在金融海嘯時發揮交叉掩護的功用,景氣好轉時又能展現整合行銷的綜效,這是富邦金控能夠奪冠的關鍵。
從其他壽險規模較大雙引擎型金控的例子來看,包括新光金與國泰金,便是因為壽險子公司規模較大,導致在金融海嘯中受傷過深,遲遲無法恢復元氣,抵銷了銀行子公司所貢獻的獲利;另外,專注在一門科目上攻讀,像是以銀行為主體的中信金與台新金,也因為缺少其他事業群共同帶動下,財務績效顯得相對落後了點,但有趣的是,以證券為主體的元大金,去年隨著台股上揚,獲利能力也大幅躍進,排名一口氣從第九名攀升至第四名,奠定總排名第三的基礎。
國泰金控總經理陳祖培強調,近幾年國泰金因積極調整體質,包括調整壽險產品、銀行資金成本降低,以及改善授信品質等,這也是為何去年獲利並不差,卻無法在財務績效上充分反映的原因。像去年證券子公司正式開始獲利,即是一例,由於金融業本身就是一個風險事業,不論利率或信用市場風險都必須考慮周到,長期、穩健、且不能暴衝的經營方針,才是贏得客戶信心,進而創造收益的關鍵。
元大重穩健,經營品質最佳
再來看看另一項科目||經營品質的成績。各官股金控雖受逾放比攀高影響,分數有明顯集體下滑的狀況,不過,元大金則順利再度連拿三年第一,富邦亦同樣連三年以第二名的態勢緊追在後,台大財金系教授沈中華分析,由於元大金以證券為主體,資金需求本就較小,加上經紀業務貢獻獲利穩定,以及銀行體質大幅改善,逾放比大幅降低,也因此成績比其他人更加突出。
元大金控董事長顏慶章表示,因為近年來積極改善銀行的資產品質,在呆帳覆蓋率方面已有超過三三○%的水準,加上經營首重穩健,絕不隨便介入不熟悉的投資領域,因而亦甚少踩到如PEMG(保盛豐)等地雷,賺錢的機會掌握住,卻又比別人的損失要少,這便是連年考試得第一的訣竅。
至於本屆評比的重頭戲「策略績效」項目,其中新增了海外華人區布局策略這門科目,想從中勝出也變得更加不易,儘管富邦金控率先登陸參股廈門商銀,在金融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名次果然迅速從第七跳到第二,不過,仍落後深耕大陸市場十多年的國泰金控。
海外布局,國泰金跑第一
沈中華分析,國泰金因為壽險子公司在大陸布局最早,加上世華銀行耕耘越南市場亦有多年,積極向外探尋新市場的機會,顯見其走在政府推動登陸與籌資需求的趨勢前端,可說實至名歸;此外,富邦金成為國內所有金控中,銀行登陸發展的第一人,未來可望隨著ECFA逐步開放、其他子公司陸續登陸,將目前金控架構複製到大陸市場,經營亦十分值得期待。
「必須要耕耘市場一段時間以後,才能看見績效顯現。」陳祖培說,雖然國泰金在越南、大陸、香港的布局都走在前端,特別是國泰人壽早在十幾年前便已登陸發展,從交流、溝通,直到開班授課培訓人才,至今仍未正式獲利,顯現海外布局的不易。不過,只要在法律許可範圍內,未來都會持續擴充規模,其中國泰人壽在大陸已經有八家分公司,未來亦將以擴充保戶為主,積極增加保費收入基礎;此外,國泰產險目前布局三個省分,亦將繼續擴大規模,至於銀行則等對岸政府許可,以辦事處升格分行為優先,但若有好的參股機會,也不排除。
有趣的是,過去甚少談論海外布局的元大金控,成績果然落至後段班的第十一名,顏慶章認為,因為ECFA簽署雖帶給台灣金融業機會,卻也包括非經濟項目的認同在內,過度強調恐怕會對社會大眾造成誤導,因此採取積極觀察的態度因應,但他同時指出,目前元大金已是新加坡金英證券的第一大股東,目前雖然僅止於享受獲利貢獻,但其分公司遍布全亞洲,只要政府許可,ECFA具體內容有包括,未來著手更深一層的海外布局,同樣值得期待。
最後一科「公司治理」的項目,富邦金再度蟬聯了第三年冠軍,但元大金成績持續進步,今年一舉擠下國泰金奪得第二的表現,卻更加不容小覷。顏慶章開心地說:「三年來的努力,今天終於開花結果。」積極推動公司治理的元大金,除了於金控同業中率先成立獨立董事與公司審計委員會的運作,今年六月十九日更正式交付股東會通過,把薪酬委員會納入公司章程之中,並由三位獨立董事擔任成員,審議未來高階經理人的薪酬內涵與策略,讓公司治理不是只有美化,而是真正能夠對競爭力帶來貢獻,並且控制風險的重要環節。
總體來說,政府推動金融業登陸的趨勢,創造了市場籌資需求與日漸增,沈中華強調,從金控評比的競賽中,可以見到未來必須朝做大、做強為主發展,因此購併情況必將更加激烈,他也建議排名較為後段的小型金控業者,若無法讓自己搭上籌資的列車,不如將公司出售淡出市場,而大型金控業者也應當讓旗下各子公司平均發展,如此方能確保自己未來的競爭力與優勢。
鴻海郭台銘臥薪嘗膽 鐵皮屋內親自督軍/跨海苦戰100天 紀實
前言
然後,他開始願意傾聽,不再輕易動怒。接著,他把鴻海集團每年成長目標,一口氣打了對折。鴻海的目標改變,郭台銘也改變了,關鍵100天之後,學會放慢、願意低頭的郭台銘,會帶領鴻海帝國走向何處?
八月,在鴻海誓師大會現場中,集團副總程天縱頗有感觸地說,經過跳樓事件,「我們都變了。」當時沒人料想得到,他所謂的「變」,會是如此的戲劇性。
「腰斬說」震撼市場/台灣電子產業面臨大挑戰
九月,郭台銘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拋出「成長腰斬說」,表示「鴻海集團未來每年的成長目標,將從三○%調降為一五%。」
這個「變」,撼動市場!
在產業面,這則宣言似乎告示著電子代工產業走向末路;在投資面,一九九○年代以來股民習以為常的「電子主流結構」將面臨挑戰;進一步看,勞退基金目前直接、間接壓注在鴻海的資金將近千億元,郭台銘的「腰斬說」,立即牽動台灣五六○萬名勞工的退休金。
郭台銘怎麼了?他是變得喪氣,還是終於學會「以退為進」?問題的答案,要從過去一百天開始談起。
五月二十六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放下手邊工作,搭乘他的個人專機飛到深圳龍華進行危機處理,然而當天深夜,卻又發生一起跳樓事件。
一天之後,位在鴻海龍華總部的董事長辦公室裡,多了一間「總裁套房」,在台北擁有多棟豪宅的郭台銘,開始在這裡long stay,至今,一天都沒有回過台灣。
鴻海高層透露,所謂「總裁套房」其實只是「在原來總裁辦公室的洗手間外面,另外隔出來的一個空間,裡面擺了一張床及簡易家具,其他什麼都沒有。」
這一百多天來,除了偶爾到各地巡視新廠進度,郭台銘起床後就在辦公室開始工作,餓了就叫人從員工餐廳打來飯菜,在超過十六小時的工作之後,他就睡在這鐵皮屋裡的小房間。這一次危機處理的副組長程天縱說,辦公室是一棟鐵皮屋建築,每當下雨時,房間的屋頂還會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比起程天縱這些本來就派駐在中國的台幹都配有自己的宿舍,郭台銘在龍華的生活,甚至連初級台幹都不如。」一位鴻海高層說。
不是軟弱 而是慢下來/「慢」以繪出鴻海未來藍圖
只是,對於一位傷痕累累的拳手來說,擂台邊的角落即使簡陋,卻是唯一能夠讓他稍作喘息、冷靜思考下一回合如何作戰的珍貴空間。
九月上旬,郭台銘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這位代工霸主沉潛百日之後的首次登場讓人意外。曾經批評自殺者軟弱的郭台銘,在專訪時承認:「鴻海錯了。」更令人意外的宣言則是「成長腰斬」。這番談話,即使不用「認輸」、「示弱」等字眼來形容,但給外界的感覺仍然十分明確:郭台銘的霸氣不見了。
五月底到九月初,在這一百多天裡,獨居陋室的郭台銘究竟想了什麼?做了什麼?看見了什麼?是經過了怎樣的千迴百轉,讓不可一世的霸主,決定「退一步」?
大概是在設立「總裁套房」的前後幾天,鴻海委託數名學者專家在龍華廠區內進行了一趟「民意調查」。類似的調查,早在八○年代後期龍華廠區剛剛成立時也曾做過一次,當年的結論很明確,「在這裡工作的年輕人,只想一件事,賺錢!」
鴻海內部透露,新一次調查的規模在數千人以上,而結果則與二十年前截然不同;年輕人在這裡工作的理由,主要是希望累積都市工作經驗,至於賺錢,是其次。
內部人士觀察,這份報告,或許是郭台銘認真考慮「向現實環境低頭」的開始。「只要錢、不要臉,就能在這兒活下去。」老鴻海人曾經如此形容集團內的工作氣氛,但最近一段時間,在郭台銘的帶頭轉變之下,氣氛明顯不同了。
「抱歉,過去幾年你跟我說的話,有些我沒聽進去。」一位鴻海高層清楚記得,七月間,郭台銘在一個偶然的場合,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過去的郭台銘,決不會講這樣的話,顯然經歷這個事件,老郭變了!變得願意傾聽、反省自己、不再那麼殺氣騰騰。這位高層說:「老實說,很不習慣,以前我多半只有被他罵的份。」
據這位高層主管表示,這段時間,郭台銘召集會議的次數沒有變少,要求也沒有打折,但身段、用語明顯柔和許多,「不拍桌,不用幾近鄙視、羞辱的字眼罵人,也沒看到有人被罰站了。」在他印象中,郭台銘最近在會議上說過最嚴厲的一句話是:「你做得還不夠好。」
轉變不只如此,據他透露,以往開會時郭台銘只講目標,現在,會講「如何達成」目標。兩者之別在於快慢,「他開始重視過程,願意給下屬進一步思考的空間;以前,他要衝,要大家跟著他衝,要立刻有答案,立即解決問題。」
在這位高層主管的解讀,與其說郭台銘是開始低頭、讓步,「不如說是他『變慢』了。現在,我可以和他談長達兩年的計畫,在以往,跟他談兩年,大概就是自己找罵挨。」
擴展市占以達高成長的類固醇/有侵蝕獲利的後遺症
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郭台銘表示這段時間不打小白球,每天的運動是做伏地挺身,但據內部員工的觀察,除了伏地挺身之外,郭台銘在鐵皮屋內的運動,還有「瑜伽」。
「現在,如果雙腿打直,郭董是可以把手掌貼在地面的。」方寸之地、吐納之間,郭台銘修身養性,重新思考鴻海帝國的管理之道,或許,也看見了令他不得不低頭的產業現實。
才在去年股東會上喊出鴻海未來走「黃金十年」的郭台銘,在這次的專訪中意外下修鴻海集團成長目標,甚至不忘補上一句「一五%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有人直說這是喪氣話,有人認為是郭台銘心浮氣躁之下的口誤,但平心而論,「成長腰斬」的說法,絕對是基於產業現實。
其實從鴻海今年營收表現來看,剛出爐的八月營收二一四八億元,比起去年的同一期間成長了九八%,累計今年前八個月的營收已經達到一.三四兆元,也大幅成長近六二%,今年要達到三成的成長,對鴻海來說,根本是輕而易舉。
然而,鴻海營收可以大幅跳躍,還是依靠著過去的成長方程式。首先是新產品的問世,這幾年大客戶蘋果扮演了鴻海救世主的角色,從iPhone開始,今年又推出iPad與iPhone 4,讓負責代工的鴻海營收大增。另外,大舉購買SONY全球廠房,跨入液晶電視代工,也對鴻海營收有一定幫助。
只是,如果我們檢視半年報,卻發現了鴻海亮麗營收背後,隱藏了「美麗的哀愁」。雖然鴻海合併營收部分為新台幣一.二兆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四七%,但每股稅後純益(EPS)卻僅成長二二%,為三.六一元。
分析獲利成長不如營收成長的原因,除了持股七三%的富士康虧損拖累之外,毛利率下滑,是最具威脅的獲利殺手。
過去為了達成營收成長目標、維繫客戶關係,鴻海確實接了許多低毛利率、對獲利貢獻不大的訂單。搶單的動作有如武俠小說中的「七傷拳」一般,每次出招,都能傷敵,但卻也損及自身元氣。當戰場太大、敵人太多,不斷出招之下的累積結果,就是自己受害也深。
例如為了跨入筆電與電視的代工,鴻海低價競爭結果,陸續拿下包括蘋果、SONY、惠普與戴爾等大廠訂單,使得筆電代工大廠如廣達、仁寶半年報毛利率大降,讓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法說會時,喊出「大家一起沉淪」的說法。
廣達直接與鴻海競爭蘋果、惠普等訂單,受傷最慘,第二季正好是去年殺價搶單的新機出貨,廣達第二季合併毛利率應聲跌破「保四」關卡,殺到三.四%,創下歷史新低水準。陳瑞聰雖然說仁寶沉淪比較慢,第二季合併毛利率也殺到只剩下四%,面臨毛利四%保衛戰。
筆電代工產業大沉淪,陳瑞聰直指沉淪的凶手就是鴻海。
鴻海雖然是殺價戰的發動者,但是自己也難逃沉淪的命運。根據瑞銀證券分析師謝宗文的估算,鴻海獲利上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來自毛利率下滑,上半年毛利率從去年的九.九%下滑至八.七%,營業淨利率則是由五.六%衰退到三.九%。「這個難以反轉的趨勢,確定成為鴻海的長期隱憂!」
另外一位觀察鴻海超過十年的分析師也點出一個問題,鴻海過去的購併都太偏重在產能與訂單,併入的也都是低毛利率的產品,讓鴻海毛利率積弱不振。
種種跡象都顯示,過去在每年成長三○%的目標下,鴻海囫圇吞棗吃下的許多成長激素,現在副作用都慢慢顯現出來了。這些副作用正在啃蝕鴻海的獲利能力,逼得郭台銘必須審視未來成長的規畫,甚至放下身段,重新思考「三○%」這個數字的意義。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認為,過去鴻海追求三○%的成長,這樣的成長幅度明顯超過整個產業的自然成長;而要超越自然成長,就要吃下別家公司的訂單,「但你不可能吃下所有的訂單,遲早,必須面對成長的極限。」現在郭台銘調降鴻海成長目標,施振榮稱讚,這才是務實的作法...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