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09-14 05:52

風電國產化鬆綁》歐盟敲開大門 中國虎視眈眈

2024/09/14 05:30  
風電國產化政策將鬆綁,但電力涉及國安議題,政策工具上仍要有防線。圖為上緯公司於苗栗竹南外海的離岸風電機組。(資料照,記者彭健禮攝)
記者林菁樺/特稿
歐盟主張台灣風電國產化違規,雙方舉行首場諮商。本土供應鏈都認為開放勢在必行、但腳步不能太快,因動輒數十億、百億元的投資,至少要十到十五年才回收,更質疑開放後最大獲利者是誰?因不論台灣或全球,都難以應對中國風電產業的流血競爭,更何況電力涉及國安議題,政策工具上仍要有防線。
電力是國安議題 政策工具仍須設防線
台灣扶植本土風電產業鏈,過去就擔心被告上WTO,才將「國產化」轉為「產業關聯性」,本質目的都是在保護台灣從零開始的風電產業鏈;七、八年過去,經濟部長郭智輝坦言,「溫室的花朵能夠保護多久?」被解讀將解除國產化的緊箍咒。
一家台灣供應商分析,開發商之所以狀告歐盟,是因為台灣部分供應鏈把業主當作肥羊來宰,在國產化保護下,價格硬是拉高四、五倍,讓開發商大怨,批評台灣價格理應貼近國際市場。
但所謂「國際市場」,行情卻大有玄機,若是歐洲業者,台灣可公平競爭,但中國價格又是另一回事。業界分析,台灣十四MW風機至少是中國兩倍造價,不只是台灣,全球沒有一個國家能跟中國拚價格,尤其中國近年因房地產惡化,資金擠往風電領域,風機零件都是破盤價,台灣要如何競爭?
況且,機艙內有發電機等重要零件,這不單純是電力議題,也涉及國安,政府得要堅守最後防線。
台灣風電產業從零到一最困難,本土水下基礎爆發焊裂、業主砍單及進口替代等狀況連連,時至今日,基樁價格已能與國外競爭;而風機葉片因兩大系統商競爭,造成一家暫離台灣,出現一家獨大局面。業者坦言,政府確實不可能無限期保護,但也不能說撤就撤,不僅攸關外商或本土商的投資布局,還要小心門口外中國的虎視眈眈。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