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16/11678.jpg)
-
ADee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0-09-15 22:28
佛果克勤禪師
本帖最後由 ADee 於 10-09-16 09:20 編輯
第十五世昭覺克勤禪師
彭州洛氏子。兒時日記千言。偶遊妙寂寺。見佛書。三
復悵然。如獲舊物。曰予殆過去沙門也。出家業講。棄
依白雲為侍者。一日部使詣祖問道。祖曰:提刑少秊曾讀
小艶詩否。有兩句頗相近。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
認得聲。部使應諾喏。祖曰:且仔細。師侍立次。問曰:
提刑會否。祖曰:他祇認得聲。師曰。祇要檀郎認得聲。
既認得聲。為甚却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
栢樹子聻。師忽有省。遽出,見雞飛上欄竿鼓翅而鳴。乃
曰:此豈不是聲。遂呈偈曰: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裏
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祖遍告山
中耆宿曰:我侍者參得禪也。出住成都昭覺。奉旨數處
開法。屢加寵賜。宋高宗紹興五秊八月己酉。書偈投筆
而逝。茶毗舍利五色。塔於本寺。諡曰真覺。嗣法七十
六人。
頻呼小玉意無他試問檀郎會也麼
認得聲來猶未是雞鳴絕妙識曹娥
語譯:
五祖法演門下有“三佛”,其中之佼佼者,當首推佛果
克勤。克勤的禪法薈萃各家精華,超宗越格,弟子滿天
下,為臨濟宗楊岐派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克勤(1063—1135)俗姓駱,字無著。 彭州崇
寧(今四川彭縣西)人。他從小學習儒家經典,每天記
誦千言,同學之中沒人能與他相比。 一天,克勤到妙寂
院遊玩,偶然看到佛經,他拿來看了又看,心中悵然,
好像見到了自己原有的東西一樣,說:“我恐怕前世是
和尚吧!”就這樣,他剃度出家了。克勤後行腳四方,
遍參各地禪門高僧,最後在五祖法演門下參學。數年之
間,克勤時常將自己悟道的機緣,寫成偈頌,呈送五祖
法演即可。 五祖法演一直認為克勤尚未明心見性。克勤
失望之餘,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懣,說:“師父太不慈悲
了,不知道提攜後學。”說完拂袖而去。五祖法演笑著
說:“等到你得了一場大病之後,就會知道我的用心良
苦了。”克勤行腳至金山寺,住了下來,繼續參禪。一
天,克勤不當心感染了風寒,忽冷忽熱,全身虛弱。病
中的克勤想起了五祖法演臨別時說的話,似乎有些覺悟
了。病癒之後,克勤又回到了五祖法演身邊,擔任侍
者。
一天,吏部提刑陳某正好辭官要返回四川老家,特地前
來參訪五祖法演,問:“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五祖法
演說:“有兩句詩,正好與此相似:頻呼小玉原無事,
只要檀郎認得聲。”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有一位美人名
叫小豔,在閨房內知道其情人檀郎來找她。小豔為了使
檀郎知道她在閨房,又不好意思直接與檀郎說,只得借
機叫丫環小玉做東做西,其目的就是利用叫小玉的聲
音,要檀郎知道她在閨房裏。禪法也是這樣,說東說西
並不是禪的目的,只是借說東說西的聲音,要學人知道
其言外之意。五祖法演的用意,陳某無法理解,但卻打
動了在一旁的克勤的心。陳某走後,克勤問:“師父舉
小豔的詩,陳提刑懂了沒有?”
五祖法演說:“他只認得聲。”
克勤問:“他既然認得聲,為什麼不能悟道呢?”
五祖法演知道克勤的悟境已經到了成熟的地步,便大聲
問道:“什麼是祖師西來意?是庭前柏樹子嗎?”
這一問幫助克勤突破疑關,他頓時大徹大悟,手舞足
蹈,走出室外,正好看見一隻大公雞,展翅而鳴,飛上
欄杆。克勤說:“這不正是聲嗎?”
於是寫了一首悟道偈:
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裡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這首偈的意思是說等到檀郎(眾生)認得呼喚小玉的聲
音之後,在繡著金鴨的錦帷中,經過一番的纏綿繾綣,
在充滿醉意的笙歌弦樂聲中相扶歸去。 這一段少年風流
事,旁人是無法瞭解的,只有佳人(悟道者)才深知其
中的奧妙。
在禪宗僧人中,像克勤這樣通過豔詩而開悟,並不少
見,有些偈甚至可以直接拿來當情詩欣賞。克勤用男女
私情比喻“佛祖大事”,就是禪宗史上一段著名的公
案。
東西方都有人以男女情愛比擬人類的神秘體驗。禪悟既
是一種較高的體驗境界,又不可能靠言語來傳達清晰,
用男女情愛來比擬,也是很自然的事。 只是要從人類鮮
活生動的男女情愛中,去印證那種玄妙的境界,對於一
般人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事。
不久,克勤負責管理寺中事務。當時正在修建廚房,庭
院中有一棵長勢茂盛的大樹。 五祖法演說:“即使大樹
妨礙廚房的修建,也不能砍去。”克勤不顧師命,還是
將大樹砍掉了。五祖法演一怒之下,舉著拄杖追打克
勤。 克勤在東逃西躲中,忽然醒悟:“這不正是臨濟宗
的手法嗎?”於是神色自若,站立不動,伸手接住柱
杖,說:“老賊,我認得你了。”五祖法演大笑而去。
原來五祖法演的話中暗藏機鋒,克勤砍掉樹,正是對五
祖法演機鋒的承接。
一天晚上,克勤、慧勤、清遠三位弟子陪同五祖法演在
山亭上說話。 到了該回去的時候,燈籠裏的油燒完了。
五祖法演在黑暗中對他們說:“你們三個人各自就此情
景下一轉語,我要看看你們的境界如何?”慧勤
說:“現在好比五彩的鳳凰,在青天上翱翔。”意謂在
黑暗中要看見光明,可見其手法非凡。清遠說:“這時
好像一條鐵石般的巨蟒,橫在古道之上。”意謂暗中有
物,這種境界也不俗。
克勤說:“注意腳下。”簡單明瞭,具有寸鐵刺人的力
量。五祖法演感慨地說:“能夠發揚光大禪宗法門的
人,只有克勤了。”“注意腳下”,這話聽起來多麼平
淡無奇。難道會有人不知道,在夜晚摸黑走路要注意腳
下? 然而,這話的可貴之處,就是這種從腳下做起的務
實精神。
禪不講求玄虛,而注重“實在”與“平常”。注意腳
下,老老實實地“走路”,這就是禪宗精神的體現。
宋徽宗崇寧(1102—1106)初年,克勤辭別五
祖法演,要回四川探望年邁的母親。翰林郭知章住持昭
覺寺。 政和元年(1111),克勤南游湘鄂,在荊南
(今湖北江陵)與張商英辯論《華嚴經》要旨及禪門宗
趣。張商英對克勤大為佩服,以師禮待之,並請他住持
澧州(今湖南澧縣)夾山靈泉院。在夾山期間,克勤對
雪竇重顯《頌古百則》進行註釋,弟子們把它們記錄整
理成書,以夾山的別名“碧巖”為題作書名,故曰《碧
巖錄》。
克勤在《頌古百則》的基礎上,加寫了以下三方面的文
字:
一、垂示,放在每則公案之前,大抵有概括和引入的作
用;
二、著語,放在公案和重顯頌詩的句下,相當於夾注夾
批;
三、評唱,分別放在公案後和重顯頌詩後,對公案和頌
詩加以闡釋評論。
《碧巖錄》問世之後,禪林轟動。 對它評價很高,稱
為“宗門第一書”, 並有許多模仿該書的作品陸續問
世。
宋徽宗政和(1111—1118)末年,太保樞密鄧
子常上書朝廷,極力稱頌克勤的德行,於是宋徽宗賜
號“佛果禪師”,詔住金陵(今江蘇南京)蔣山。 禪僧
紛紛慕名前往,晚到者竟然無處容身。
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賜號克勤“圓悟禪
師”,故世稱“圓悟克勤”。
圓悟克勤的嗣法弟子達75人之多,其中最著名者為大
慧宗杲、虎丘紹隆,並稱為圓悟克勤門下的“二甘露
門”。
虎丘紹隆在禪學上沒有什麼建樹,但他的法系傳承則一
直不斷。宗杲以後的臨濟宗傳承基本上出自虎丘紹隆一
系。
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裏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一段風光畫不成,洞房深處惱愁情
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爾後克勤悟後起修,深入經藏,入華嚴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