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24-07-01 05:50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擴大面向看房市

2024/07/01 05:30  
房價高低受多重因素影響,各部會自行提政策抑制房價,可能難以竟全功。(資料照)
■魏錫賓
政府打炒房的措施不間斷,但在多方抑制之後,房價與房租仍屢創新高;為協助青年購屋的新青安政策,甚至被當做代罪羔羊。房市本就複雜,各方面的專家,應都能對房價的起伏提出不同的看法。要解決問題,需先瞭解問題。
多重因素影響 房產供需複雜
若某項商品的供給大於需求,在市場經濟下,價格將會走跌,而當需求大於供給,部分人願提高價格買入,也就自然上漲。就房屋而言,不管是自住或投資,想要買的人大於房市提供的數量,價格就往上走。房屋又較一般商品複雜,因為單價高、不易損壞,歷史資料顯示在大部分國家一向漲多跌少,所以也被視為資產,其價格不受限於使用價值。
當產品因需求增加,而使價格逐漸上揚時,認為有利可圖的廠商會擴產因應,理論上價格也就會隨著供給上升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壓抑。然而,擴產需要時間,長期緩慢調整,雖會讓供需趨於一致,但當需求在短期間因消費者偏好或其他環境因素有大變動,供給卻無法相應提高時,價格將上升極快,譬如疫情期間的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資。
更複雜的房價受多重因素影響,空屋的多寡、建築成本的高低、利率的升降,都僅是其中之一,景氣的變動也是關鍵,而諸如個人心態、時代潮流、小家庭或個人戶盛行的社會變遷、都市的擴大範圍等,也可能左右部分地區房市中長期的興衰。
房屋無法一夕建成,受到上述某些因素及預期心理影響的短期需求,常會引導房價的走勢;而被視為空屋的低度用電住宅雖超過85萬宅,但占房屋住宅數的比例迭有起伏,也屬長期現象,對房價並不生主導力量。反而是一般人因認為建商是高獲利行業,對建築成本造成的房價上漲壓力並未多慮,可是從過去幾波房市多頭觀察,建築成本與房價關係甚為密切,二者有合理的因果關係。
根據內政部編製的住宅價格指數,從2016年至2023年底止,全國住宅價格在7年來上漲約36%,六都中漲幅最多的前3名台中、台南、桃園漲幅均超過4成,而每坪單價原本就高的台北市相對落後,增加不到18%。由價格的不同變動,可以推測總體環境對房價的影響並不全面,其他眾多細微因素,也一直引導著個案或個別地區的價格。
中央銀行因此一向不覺得利率可以壓制房價,因為高利率伴隨高房價、低利率時房價也低的例子所在都有。在正常條件下,若經濟暢旺,商品價格會走高,投資也增加,利率也易處在高檔,除非利率偏高到衝擊經濟,否則房價與利率表面上看起來同步亦不足為奇。
各部會各自抑制房價 預期難竟全功
房市既是商品,自然也有投機者炒作,只要有題材,就會被渲染,而房子既是商品也是資產,供需變動的理由又較一般商品多元;因此,不管是用什麼政策壓制房價,各部會若只提自己的想法,可以預期都難以竟全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