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4-06-28 07:36

《噙笑的淚痕》別忘了看最後的影片喲!--1

《噙笑的淚痕》別忘了看最後的影片喲!--1
外省二代如今都屆坐七望八退休耆齡輩了⋯⋯
文筆流暢的,為此生留下些許駐腳,入不了正史,堪得上野史吧 !
《當眷村成為歷史名詞》林 野 (溫德生)
社區又有幾戶要賣房子,房屋仲介員不時出沒,探頭探腦地在打聽消息,街口的民宅牆上掛着大幅廣告,炫耀他們的銷售業績。雖然眷村改建的公寓大樓已有十七年的歷史,因為周邊的公園綠地多,房價維持平穩。
1949年的國共內戰失利,百萬軍民倉皇地離鄉背井,飄洋過海湧進島嶼。上無片瓦,下無寸土,軍眷僅能暫住日軍留下的兵營和倉庫、學校的禮堂、農舍、寺廟;無處可容則在荒地搭棚築寮,以避風雨,拉一塊布幕就是兩家人的隔間。時代的宿命是苟全於戰火,繼而忍受生活的貧寒。
比較幸運的是能夠立即住到以前留下的眷村,如澎湖馬公的「篤行十村」(日軍,1895)、桃園蘆竹的「建國五村」(空軍,1945)、高雄鳳山的「誠正新村」(陸軍,1947)、臺北三張犂的「四四南村」(聯勤,1948)等;或是匆促草建的眷村,如臺北士林的「雨後新村」(軍情局,1951)、桃園龍岡的「忠貞新村」(滇緬孤軍,1954)、臺北內湖的「清白新村」(大陳義胞,1955),這些眷村多在偏僻的市郊,因陋就簡。
1950年成立的「婦聯會」曾經做過許多為人知的好事,蔣宋美齡女士在政府財源窮絀時發起募款,為有眷無舍的軍士官籌建眷村,安定生活。那些善款來自海外華僑、工商企業、影劇界、美軍顧問團,因此眷村的大門石柱上刻有捐贈者的名目,以及她的題名。1951~1965年,全省各地陸續蓋了數百個眷村,容納了十萬多個家庭,搞不懂又是政治操弄,何以將一向從善如流的「婦聯會」誣陷為不當的「黨產」?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