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4-06-27 07:45

親家來往,最聰明的做法:一不笑,二不動,三不問--2

親家來往,最聰明的做法:一不笑,二不動,三不問--2
3
三不問
 不問私事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人人都有隱私和秘密,但過度好奇探究,只會失了分寸和涵養。
親家之間相處,本就該不遠不近,親疏有度,守好自己的邊界感。
有些私事,不知道反而更好,比如家庭收入、感情狀況,最好是保持沉默。
哪怕是對方向你傾訴,也千萬別一味追問,別往外宣揚,否則既顯得冒犯,又增添是非。
兒女夾在中間,更是為難,為了兒女著想,也要切記交淺言深,和親家適當保持距離,相處融洽。
 不問醜事
常言道:「家醜不可外揚。」
誰家的鍋底都有灰,家家都有不願說出口的醜事。
無論是家人不和也好,還是家庭困難也罷,少不了要適當遮掩。
親家也是如此,更不願意將自家的醜事和難堪人盡皆知,惹人笑話。
如果問起,無異於揭人傷疤,剛開始人家會原諒你有口無心,但次數多了對方難免心生隔閡,變得冷淡,甚至引發仇恨。
因此,哪怕是有所耳聞,也別聲張追問,要是因此發生什麼無法收拾的場面,你就成了「罪魁禍首」。
為了親家的顏面,為了兒女的情分,也要管住自己的嘴,有分寸,懂世故,不問不說。
 不問孝事
《後漢書》有言:「夫孝,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
對自己的父母,孝順有加,是為人子女的本分和心意。
但結婚之後,孩子們逢年過節、過生日,給家裡長輩送禮轉錢,盡孝心。
可能一碗水端平,大差不差,也有可能考慮不同的實際需求,多少存在差別,都是正常的情況。
但沒必要存著攀比心、計較心,去追問親家具體收到了什麼孝敬。
因為贏的人未必能獲得真正的勝利,輸的人會倍感不愉和不滿,都是給自己找麻煩,讓親家不舒服,還為兒女帶來無謂的爭執困擾。
要知道,禮物的價值或許不同,但心意無價,孩子買什麼給什麼,都是孝心一片。
以和為貴,知足就好,兒女幸福孝順,就是身為父母最大的慰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