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06-26 22:34

福華攜手台廠共組策盟,簽署碳權MOU

2024-06-26 15:35:07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為加速達到全球碳中和及2050台灣淨零目標,大同(2371)旗下福華(8085)暨子公司福華智能今(26)日宣布攜手國內多家企業共組策略聯盟,並簽署碳權合作備忘錄(MOU),冀為福華與福華智能在森林碳權的開發及投資上帶來實質助力和效益。

福華及福華智能身為台灣唯一一家進行實質國際碳權開發管理的上市櫃公司,近年來積極轉型為提供環境、社會、治理相關專案計劃的ESG投資服務公司,聚焦碳權開發及管理,目前先行開發位於印尼馬魯古省西蘭島(Seram Island)西部的森林,面積約為14.4萬公頃。

福華指出,此開發案與國際暨印尼當地合作夥伴印尼馬魯古省林業單位簽署森林共同保育協議並推動當地林下經濟,以提升當地生活在貧窮線下居民的生活水凖,保護生物多樣性,此合作協議至2051年止。為面向全球市場,此開發案註冊於全球最大的美國碳權核發機構Verra,經過數年努力,現已即將完成認證(Validation);Verra具有全球95個國家公平認證,5月31日也與台灣碳交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促進高品質碳權的開發、發行和使用。

福華董事長洪奇昌(前排中)表示,台灣在2023年總貿易額達7,800多億美元,是全球第19大貿易國,在ICT、半導體、AI等關鍵產業的全球供應鏈上,特別是電子相關零組件,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面對歐盟邊境碳稅(CBAM)以及即將到來的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 CCA),台灣大小企業不僅自身面臨減碳壓力,多數企業也必須和供應鏈一起合作;市場對碳權的需求將迅速擴大。

洪奇昌指出,碳中和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立法院在2023年1月10日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設定2050凈零排放目標,並即將針對企業建立我國的碳費機制,此法確立我們在政策制定、商業模式、能源轉型、環境法規都必須為達到碳中和而做出調整,Apple、Google、高盛、花旗等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加入再生能源倡議RE100,公開承諾2020年至2050年間實現100%使用綠電,並逐年提報期程;台灣包括台積電(2330)、中華電(2412)、國泰金(2882)等指標企業共33家公司也加入RE100,共同推進使用綠電、實踐淨零碳排的目標。

然而,面對碳中和的路徑,洪奇昌指出,除了自我減排和使用綠能外,確保碳權的靈活使用才是對企業兼具效能與經濟的解方,其中,透過碳排技術改良所帶來的減碳速度較慢且受限於資金限制較多,這應是長期策略,若要讓企業放心,類似森林碳權是必須考慮的選擇。

針對6月24日國有財產署完成首宗台灣自然碳匯土地活化模式的招標,洪奇昌表示高度認同與肯定,並強調,福華身為台灣唯一進行國際碳權開發及管理的上市櫃公司,目前擁有亞洲森林碳權最大場域之一的印尼專案,也將會積極配合主管機關法規邁向台灣淨零目標,並與全球企業合作,創造淨零碳排的優質生活環境,並提供碳中和的重大商機以貢獻企業。今日,福華組成的策略聯盟邁出台灣企業在國際森林碳權上歷史性的一步,不僅率先表態將開發森林碳權視為重要策略之外,也將致力於台灣國內的自然碳匯發展,助力台灣2050淨零碳排。

福華表示,這次的策略合作及MOU簽署對福華有兩大正面意義:

1,這是對福華經營管理非常重要的肯定,福華身為台灣唯一進行實質國際碳權開發管理的 上市櫃公司,碳權業已進入國際認證階段,未來可利用碳權協助國内外企業加速淨零腳步,助力全球碳中和。

2,隨著CBAM開徵在即及CCA已完成二讀,全球知名企業也紛紛公開表態,要求自身及所屬供應鏈必須進行自我減碳,碳權需求將急劇增加,而自然碳權更成為趨勢。目前國際燃油年排碳量將近370億當噸,全球已開發碳權庫存量僅7.7億噸,碳權庫存量不到燃油排放量的1%。


(圖片來源:理財網拍攝)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