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06-26 08:59

LTN經濟通》不准提「遙遙領先」 華為蓋牌?

2024/06/26 07:05  
華為高層見表態擔憂,未來華為發展3奈米及5奈米晶片之路。(路透)
罕見打出悲情牌! 是真遇困境還是放煙霧彈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近日中國舉辦了一場行動運算網路大會上,中國華為(Huawei)雲端服務執行長張平安罕見的表態,直指因美國制裁行動,導致華為無法採購製造3及5奈米晶片的設備,並為其擔憂。他強調,因生產3及5奈米晶片需要曝光機技術,而中國目前尚不具備,因此目前華為更應專注利用7奈米技術。
此番言論一出,令科技業界感到驚訝。中國政府在5月宣布成立投資半導體的大基金第三期,預計投入金額將高達475億美元,而北京一直對外宣示,對國內半導體成長實力充滿信心。
然而,在張平安發表該言論的前幾天,市場發現華為所申請的專利技術,見到其3奈米級製程技術計畫端倪,以及華為與中芯國際已經能夠用曝光機和多重圖案化生產3奈米晶片等傳聞。
部分市場人士猜測,張安平此番言論或許是煙霧彈,主要目的是讓美國認為華為往高階晶片技術的發展到達頂峰,讓美國鬆弛警戒心,而華為和中國也可在這一波波的制裁浪潮裡,暫鬆一口氣。
畢竟,這在華為是有例可循的。
傳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下「禁令」,不准高層提「遙遙領先」、並祭出罰款罰款。(路透)
Mate60搭載7奈米晶片 讓市場驚訝
華為在2023年10月推出高階手機Mate60搭載7奈米晶片後,不但震驚市場,也成功聚集了市場高度人氣,不但營收回到7000億元大關,更一舉才晶片技術研發上展現勢如破竹的強勁氣勢,一路想從7奈米一路推進至5奈米、甚至3奈米。
先前華為因美國壓制,營運陷入低潮,但之後回歸順利,以高調姿態宣傳自家產品,以展現打不死的氣魄,華為高層余承東嘴裡更是一直掛著「遙遙領先」,還入選2023中國十大網路熱梗第一名。如今,華為深陷美國的強力制裁,這高調的宣傳口號似乎已被禁用。
而華為在2023年9月申請註冊兩個「遙遙領先」商標,也於2024年1月撤回註冊申請,華為轉趨低調。
美國2019年開始制裁中國,先朝華為開了第一槍。(路透)
華為是中、美科技戰的關鍵中心點
科技發展是高資本支出的行業,中國政府透過砸錢支持,包括科技產業的晶片、記憶體,以及航空、軍事等產業,從生態鏈上逐步擴建,華為業務橫跨多個產業,旗下供應廠商眾多,海內外合作夥伴也多不可數。
根據法人報告指出,當時華為全球採購金額龐大,2018年達到700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公司採購金額約110億美元。華為核心供應商約共92家,當中美國佔33家、佔比36%,主要領域包括積體電路、半導體、軟體和光通訊。
美國的前五大採購商,包括偉創力(Flextronics;代工廠)、博通(WiFi、藍芽晶片)、高通(CPU)、希捷(硬碟)、美光(記憶體)。
因此,美國2019年開始制裁中國時,先朝華為開了第一槍,並將華為及70家附屬公司納入貿易黑名單,之後進一步拉攏盟友擴大遏制,與華為合作的夥伴也通通收入制裁黑名單裡面。
華為在PC市場的市佔率比蘋果小,但努力開發國產CPU,以達到北京政策要求。(彭博)
美國制裁緊掐 北京要求華為自研CPU
儘管被美國制裁,並限制取得先進晶片及製造設備,華為仍是野心勃勃,透過不同管道多方嘗試突破困境。根據微博用戶爆料,華為晶片研發部門除了發表海思麒麟9010智慧型手機應用處理器外,還在研發下一代PC用麒麟處理器。
根據報導,華為希望新的麒麟處理器能夠在同時多執行緒作業方面與蘋果的M3競爭。市場認為,華為研發PC處理器除了可確保在PC製造商裡不受制於人。另一方面,也可降低華為的PC部門在美國收緊出口管制的情況下所面臨的風險。
華為在全球PC市場的市佔率比蘋果小,自行開發高性能麒麟CPU並不符合經濟效益,不過卻達到北京要求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的政策目標。這些處理器將會取代中國政府機構所使用的個人電腦中的AMD和英特爾,從而增強國家技術獨立性。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