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24-06-21 06:40

散戶瘋買美債效應…券商紛推創新服務 要讓買債變簡便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2024-06-20 11:45 ET



過去一年來,美國散戶瘋迷以往被視為乏味無趣的債券,促使經紀商連忙推出創新服務,迎接這些錢潮。(路透)

近幾年來,美國散戶投資人熱衷於高成長、高風險的投資工具,紛紛錢進加密幣、人工智慧(AI)熱門股、軋空題材股、網路吹捧的「迷因股」。這不稀奇,最令市場觀察家驚訝的是,過去一年來,散戶竟然開始瘋迷以往一直被視為乏味無趣的債券,促使經紀商連忙推出創新的服務,迎接這些錢潮。


殖利率4%~5%激起散戶買債興趣

線上經紀商Public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亞伯拉罕去年12月受訪時表示,美國國庫券已成為該公司App內社群討論板的焦點話題,也「成為今(2023)年迄今頭號熱門資產,比特斯拉股票還要夯」。2024年,美國國庫券和其他孳息產品依然買氣強強滾。

債券變成吸引散戶的一種熱門投資,固然是多重因素造成,但最重要的因素與聯準會(Fed)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大幅提高利率有關。Fed升息連帶拉高債券殖利率。而且,目前看來,這些利率至少在未來數月之內仍可能居高不下。亞伯拉罕說:「上一回殖利率像現在這麼高時,iPhone還沒問世呢。」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19日在北美以4.216%報收,比去年10月觸及的5%高峰回落,但仍大幅高於2020年接近0.5%的低點。

利率升高已讓散戶投資人對固定收益市場另眼相看。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史洛克說,自2022年以來,美國家庭購買美國公債的金額已升高,同時期外國投資人和銀行的買盤則相對持平,甚至下滑。他說:「重點是,買家已起了變化,從原先對殖利率不敏感,轉變成很敏感。」


散戶買債需求升至歷史高峰

金融服務顧問公司Coalition Greenwich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散戶投資人對債券的興趣已升至歷史高峰。截至2023年第4季,美國家庭「直接持有的債務證券(即債券和固定收益證券)」總額達到5.67兆美元,比2021年第1季初的持有金額激增90%。更令人驚異的是,2023年初期,美國曾發生一波區域性銀行倒閉風暴,重創許多債券的價值,買氣居然還能逆勢成長。

許多零售證券經紀業者已察覺這股熱潮。線上券商Interactive Brokers行銷與產品開發執行副總裁桑德斯說,短短兩年之內,債券交易量暴增10倍;光是去年12月以來,IBKR平台上的債券交易量就成長20%。羅賓漢(Robinhood)和Stash員工說,散戶正透過他們的交易平台,大買持有美國短期公債的ETF。嘉信理財調查發現,50%的千禧世代受訪者今年變得對學習固定收益投資感興趣。


改變債券交易遊戲規則

然而,買債券與買股票大不相同。債券通常不在交易所進行買賣,所以散戶投資人買債不像買股那麼容易。目前,散戶可經由櫃檯買賣(OTC)向發行者購買債券(例如透過美國政府官網TreasuryDirect購買美國公債),或者購買持有美國公債部位的ETF,或向已註冊為債券經紀商的金融機構購買。

但隨著散戶買債興趣大增,經紀商看見商機,正設法提供更便捷的服務,讓散戶投資人買債並從中獲利。這可能改變債券交易的遊戲規則,如同過去十年來,零手續費、行動投資App和零股買賣這些創新大幅降低股票投資門檻一般。


經紀商紛推便捷服務迎商機

已有一些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積極推出新服務,力圖把債券投資變得像交易股票一樣輕而易舉。

例如,Interactive Brokers已推出延長時段交易服務,讓客戶每周五天、每天有22個小時能交易美國公債和公司債,類似羅賓漢平台和加密幣市場24小時交易的概念。

零售券商Public上個月推出零星債券交易功能,讓散戶能買進或賣出最低100美元的公司債和美國公債。此功能推出以來,債券購買金額已成長三、四倍。

零股交易讓投資人可以只買價值5美元的微軟股票,不必花上現在市價約440美元買進1股,或880美元買進2股。同理,Public提供的零星債券交易功能也降低散戶進入債市的門檻,只要跨越100美元最低門檻,接下來就能每次只投資1美元買債。

Public營運長賽克斯接受MarketWatch訪問時說:「過去兩年來利率扶搖直上,散戶投資人對殖利率,具體說是固定收益資產,需求已大幅成長。我們推出零星債券交易,既營造類似股票交易的體驗,也建立較低的門檻,讓即使是股票交易老手也能進行第一筆債券直接交易。」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